长江10年禁渔 从鄱阳湖放眼看生态成效与利好
从4月25日举行的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2021年全面实施禁渔以来,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开展的禁渔效果评估和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结果,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由禁渔前最差的“无鱼”提升了两个等级;长江江豚数量历史性止跌回升,达到1249头、增加了237头;长江刀鱼溯河洄游至历史最远分布水域洞庭湖,禁捕效果初步显现。
作者有幸参加了2022年10月长江江豚同步调查中湖北宜昌至湖南城陵矶、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的野外调查工作,并参与中国科学院与江西省科技合作“鄱阳湖水系濒危水生动物保护创新研究示范”项目(简称STS两条鱼项目)”。从中了解并体会到:
1鄱阳湖水系江豚是长江江豚种群保护的关键
鄱阳湖是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接近一半的种群都生活在此,对鄱阳湖水系江豚种群进行有效保护是整个江豚保护的关键。近些年来,随着保护措施的加强和对人类活动的有效管理,鄱阳湖水系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2022年江豚种群数量约492头,较2017年457头稳中有升,分布范围逐步扩大。例如最近三年江豚开始不断出现在赣江西支扬子洲水域,这一喜人现象印证了鄱阳湖水系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可以肯定的是,未来“长江大保护”和“十年禁渔”战略推动的生态红利将不断释放,鄱阳湖水系江豚的种群预期将取得较好发展。
2鄱阳湖及五河江豚仍然面临较大生存风险
近两年的异常气候,使鄱阳湖水域适宜生境快速退化,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江豚种群生存风险剧增。2022年夏秋冬极端干旱,导致鄱阳湖鱼类监测时的单位捕捞量比2021年下降10.9%,四大家鱼、鲤、鲫、鳊、鲂和鲇等物种重量占比较2021年下降13.5 %。生物完整性指数为52.2 分,评级为“较差”。江豚目击率较2021年显著下降,枯水期适宜的生境面积缩减至约80平方公里,不足正常年份同期的一半。受捕食或空间需求驱动,部分江豚随着湖区水位快速消退由鄱阳湖迁入长江,这是其躲避极端干旱环境灾害事件的主动行为适应。与此同时,在湖区深水坑(沙坑)及五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的尾闾水域,大量江豚聚集,面临极大的搁浅和饵料资源不足风险。例如,2022年在松门山南部沙坑,仅约17平方公里的水域,集中分布了近200头江豚,当时已无法自主迁出。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领导下,实施了紧急捕捞迁移,在2022年11月和2023年2月分两批次共迁出131头江豚,规避了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2023年,鄱阳湖流域春夏气候异常,汛期星子水文站最高水位15.37米,是自1976年以来的最低汛期水位。而且,高水位仅持续30余天,是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快退水速度。较低的丰水期水位和较快的退水速度,导致鄱阳湖鱼类的繁殖和索饵生境急剧减少,叠加2022年极端干旱的影响(鱼类剩余群体严重受损),鱼类资源呈现急剧下降。监测数据显示,鄱阳湖鱼类的资源量仅2022年同期的56%,不到禁渔初期(2020年)的一半。尽管2023年枯水期监测江豚的目击率相比2022年没有明显下降,但是幼豚比例显著下降(约40%),集群规模显著缩小,多以2头的群体为主,且进入五河尾闾的种群更多。在饶河和信江,均有近100头江豚,在赣江西支,江豚分布规模也呈现扩大。在信江西支昌万公路瑞洪大桥上游分布的江豚,已进一步扩散至上游10公里河段。而且,在以往极少有江豚分布的修河尾闾和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省级自然保护区——金溪湖(抚河),均有15头左右江豚,面临极大的搁浅和饵料资源不足风险。繁殖率下降、集群规模缩小和更加趋向分布于五河尾闾等现象,说明湖区鱼类资源不足已对江豚种群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枯水期持续和低温,饵料资源不足的风险将可能更凸显,威胁江豚生存。根据预测,长江流域整体进入了气候变化的活跃期,未来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还将面临更严峻挑战。
3长江江豚种群恢复较鄱阳湖江豚种群相对要快一些
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与分布动态调查统计结果可知,长江湖北武汉段、湖口至彭泽段、安徽安庆段、江苏南京和镇江段较长江10年禁渔前江豚种群数量增长较鄱阳湖明显,其中长江干流2022年江豚数量较2017年增长33.71%,洞庭湖增长47.27%,鄱阳湖仅7.66%。透过现象看本质,事实说明实施长江10年禁渔后,鄱阳湖江豚在回归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同也在回归鄱阳湖水系的五河。
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与分布动态
同步调查时间 | 1991年 | 2006年 | 2012年 | 2017年 | 2022年 | 2022年比2017年增长率 (%) |
长江干流 江豚数量(头) | 505 | 445 | 595 | 33.71 | ||
鄱阳湖 江豚数量(头) | 450 | 457 | 492 | 7.66 | ||
洞庭湖 江豚数量(头) | 90 | 110 | 162 | 47.27 | ||
长江流域 江豚数量(头) | 2700 | 1800 | 1045 | 1012 | 1249 | 23.42 |
近年来的全国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分析可知:
1 长江10年禁渔后白鹤等珍稀越冬水鸟也在逐步回归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
据2022年1月在江西、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省湖泊和农田中开展越冬白鹤调查资料,记录越冬白鹤 5616 只。其中江西鄱阳湖及滨湖农田记录到越冬白鹤 4813 只,占总数的 85.7%,主要分布在上饶余干县康山垦殖场、南昌高新区五星垦殖场、南昌新建区成新农场和朱港农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分布有除江西鄱阳湖外最大的白鹤越冬种群,总计 625 只,占总数的 11.1%,主要分布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附近。湖南省记录到白鹤63只,分布在洞庭湖。湖北省记录到白鹤 72只,主要分布在黄盖湖、沉湖和网湖。安徽省记录到白鹤 34 只(注:2024年1月记录到白鹤165只),分布在升金 湖、菜子湖、月亮湖和黄陂湖。本次调查刷新了白鹤种群数量,证实了山东黄河三角洲是目前除江西鄱阳湖外最重要的白鹤越冬地,缓解了白鹤越冬期过度集中的压力,鄱阳湖区越冬白鹤种群数量占全球白鹤种群数量99%、98%或95%已经成为历史。
1981年 1 月,在我国江西鄱阳湖首次发现超百只的越冬白鹤。随着调查的深入,记录到的越冬白鹤数量逐年增多。1987年 1 月,在鄱阳湖记录到越冬白鹤 1609只。 到了 21 世纪,连续多年的调查监测显示,鄱阳湖分布有稳定的越冬白鹤种群,种群数量年平均值超 3000只,2002年 1月更是记录到超4000只越冬白鹤。 但之后的几年,在鄱阳湖记录到的越冬白鹤数量均未超过这一数字。直到 2011年12 月,国际鹤类基 金会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鄱阳湖 13 个秋子湖的调查中共记录越冬白鹤 4557 只,这是记录到的白鹤越冬数量最高值。2020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的鹤类越冬同步调查共记录白鹤4488 只。2022年1月在鄱阳湖区的不完全调查记录到越冬白鹤 4813 只。记录到的白鹤数量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在有效的保护以及物种对环境不断的适应下,该物种种群数量有所增长。以往研究表明,白鹤越冬期在鄱阳湖主要以水生植物苦草的冬芽为食。但近年来,受自然环境及人为干扰等多方面的影响,鄱阳湖沉水植被退化严重,白鹤的天然食物资源变少,为适应这一结果,白鹤开始前往稻田和藕田等人工生境取食农作物。而鄱阳湖滨五星垦殖场种植的藕田以及康山垦殖场未收割的稻田为白鹤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
2 长江十年禁渔后长中下游越冬水鸟种群数量较2004年1月总数量70余万只明显增加
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020年12月底,江西鄱阳湖及滨湖农田调查统计到水鸟68种,数量68.86万只。2021年12月底,共调查统计到水鸟67种,数量76.61万只。2022年12月底,共调查统计到水鸟61种,数量58.27万只。2023年12月底共调查统计到水鸟65种,数量69.90万只。
江西鄱阳湖及周边农田越冬水鸟数量
调查时间 | 越冬水鸟数量(万只) | 白鹤 数量(只) | 东方白鹳 数量(只) | 小天鹅 数量(万只) | 鸿雁 数量 (万只) |
2020年12月 | 68.86 | 4015 | 5620 | 5.22 | 7.50 |
2021年12月 | 76.61 | 4065 | 5597 | 7.22 | 8.80 |
2022年12月 | 58.27 | 2295 | 6755 | 3.33 | 6.78 |
2023年12月 | 69.90 | 4305 | 5450 | 4.63 | 5.70 |
2023年1月,首次长三角水鸟同步调查共记录到水鸟109种115余万只。其中上海市记录到65种10余万只;江苏省记录到82种43,6余万只;浙江省记录到79种13余万只;安徽省记录到66种47.7余万只。本次调查记录到的最常见类群是雁鸭类,占全部统计水鸟数量的69.0%。数量最多的10种水鸟是豆雁/短嘴豆雁(146257只),斑嘴鸭(128404只),翘鼻麻鸭(92056只),普通鸬鹚(91836只),罗纹鸭(90798只),绿头鸭(86640只),白骨顶(67268只),黑腹滨鹬(66766只),花脸鸭(40773只),反嘴鹬(28858只)。这10种常见水鸟数量占全部记录总数量的73.0%。
安徽省2024年1月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共记录冬季水鸟64种,数量65余万只。本次调查记录到白鹤、白头鹤、白枕鹤、丹顶鹤、灰鹤5种越冬鹤类,共727只,其中白头鹤548只、白鹤165只、灰鹤10只、白枕鹤2只、丹顶鹤2只。安徽省2023年1月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共记录冬季水鸟70种,共计68万余只,创2004年以来历史新高。
江苏省2024年1月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共记录到越冬水鸟78种31余万只,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3354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37250只。
湖北省2024年1月越冬水鸟调查共记录到水鸟86种,种群数量达1054592只。其中以雁鸭类为最多,共35种,种群数量达725811只,占总种群数量的68.82%。在86种水鸟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9种,种群数量为70847只,占总种群数量的6.72%。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白鹤、白头鹤、黑鹳和东方白鹳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鸿雁、白额雁、小白额雁、小天鹅、大天鹅、鸳鸯、棉凫、花脸鸭、斑头秋沙鸭、黑颈䴙䴘、灰鹤、水雉和白琵鹭13种。小天鹅的种群数量为最大,达41913只,占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种群数量的59.16%,其次为白琵鹭。
湖南洞庭湖区域2024年1月冬季水鸟同步调查共记录80种38.18万只水鸟,与2023年1月调查记录的72种37.83万只相比,2024年洞庭湖区越冬水鸟的种类、数量双提升。本次调查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9种3.3万只,其中,白鹤、黑鹳、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448只,小天鹅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3.26万只。
综上所述,长江10年禁渔成效另眼看生态,江豚和白鹤等越冬水鸟正在向长江和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回归,江豚和白鹤等旗舰物种是实施长江10年禁渔战略的受益者。因此,在鄱阳湖水系投放鱼苗为江豚提供食物和在鄱阳湖滨湖农区搭建“候鸟食堂”,需要科学评价,谨慎为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鄱阳湖2020年全面禁渔后水生生态与越冬候鸟等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融合度和数据共享,科学宣传鄱阳湖候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引导公众科学认知鄱阳湖。
二是系统开展鄱阳湖秋子湖——“堑秋湖”生态治理工程。2017年以来,鄱阳湖越冬鹤类、鹳类和雁类等逐年渐进地向滨湖藕田、稻田、鱼塘扩张取食,仅有的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与农民诉求有差距。因此,我们要利用长江十年禁渔窗口期,加强对鄱阳湖原渔业生产残留的堑秋湖(160余处,近100万亩)进行生态修复、水系联通治理,恢复其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助力鄱阳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越冬候鸟越冬保护,为越冬候鸟回归鄱阳湖和长江中下游天然湿地创造条件,打造鄱阳湖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三是建立并完善鄱阳湖综合治理和管理机制。鄱阳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水-草-鱼-鸟-豚-湖自然生态系统与山、水、林、田、湖、草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之间紧密联系、彼此影响、相互依存,必须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必须强化系统观念,进行整体谋划、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托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协调制度,形成纵横联动、协调有方的制度机制,凝聚部门各负其责、又通力合作的整体合力。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信息沟通,统筹资金投入、人才保障等各类要素,高效高质推动鄱阳湖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区域协商机制,推动地方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着力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政策联动、工作联推等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形成鄱阳湖生态环境共商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局面。
(江西省生态学会 戴年华)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