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保护合力 湿地才有未来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专业号:朱峰
2015/10/20 9:18:17
近年来,珠海以“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为统揽,不断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湿地保护原则,着力打造“湿地保护之城”,已建成6个湿地公园和4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逾5.7万公顷,湿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据9月1日《珠江晚报》)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资料表明,湿地对调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相当于水库的调节能力,可减少地表径流55%,减少泥土冲刷75%以上,夏季调节气温3℃—5℃,净化空气浮尘20%—30%,减少噪声30%,并具有重要生态旅游景观价值。而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和陆地、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还是淡水资源保护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在全球湿地日益稀少的今天,目前珠海已建成的湿地公园及保护区逾5.7万公顷。其中,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分别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水松林自然保护区、万山群岛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6个,分别为芒洲湿地公园、华发水郡湿地公园、南虎湖湿地公园、金湖湿地公园、十里莲江湿地公园、斗门东湾湿地公园。 稀缺的湿地资源,成为健康生态人居的难得佳境。珠海注重打造城市生态名片,给居民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湿地生态名片背后蕴涵的是机制创新,是对如何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双赢的深刻理解。如今,珠海湿地生态名片效应逐渐显现即证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进步的力量,也是一把智慧的钥匙,能帮助一个区域开启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和谐共进的境界之门。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全社会对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尚缺乏认识。特别是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对城市湿地盲目地开发利用,造成了一些城市湿地生态退化、水体污染、物种减少,甚至完全丧失了湿地功能。所以,保护湿地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范围很广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从法规制度、政策措施、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搞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广泛宣传湿地的生态功能与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保护湿地的意识,共同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珠海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湿地生态保护。首先,明确分工管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明确分工,设置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专职机构进行管理。此外,还充分委托企业进行管护。其次,加强科学规划。2012年,珠海完成了《珠海市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和《珠海市湿地保护规划》,对全市重要湿地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了湿地监测和保护机制,等等。 总之,湿地是一种公众资源,是一旦破坏就永难再生的珍稀资源。只要我们像保护好地球的“肾”一样保护好湿地、修复好湿地,使湿地发挥出多种生态功能,将会对推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极为有利。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努力形成珍爱湿地、保护湿地、支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作者: 沈峰 程汉鹏) (编辑: 杨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