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人类尚无法完全避免小行星撞击

媒体:人民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卓之然 2014/12/28 16:38:37

近日有报道称,一颗被命名为“2014 UR116”的小行星可能与地球相撞。该消息随即被美国航天局辟谣。有计算表明,这颗小行星应为6年前发现的小行星“2008 XB”,至少在未来150年内,它不会撞上地球或其他任何行星。 尽管美国航天局“近地天体项目”小组连连表示这次无需担心,但谁都知道小行星撞地球不是闹着玩的。6500万年那颗直径约一公里的小行星,直接让恐龙等多种生物灭绝;1908年一颗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落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造成了震惊世界的“通古斯大爆炸”。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介绍,一颗质量11吨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能量,相当于万颗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时不时遇到这样的“天外威胁”,不能怪人们一惊一乍。 “人类在不断想办法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危害。”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赵海斌说,“但目前对小行星的了解还不够准确和完备,无法做到完全避免。” 要预防“飞来横祸”,首先找出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并对其实施监控。赵海斌表示,这项工作早已开始,近十多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并未完成。 1998年起,美国航天局实施了“太空卫士”计划,力求定位地球周边直径大于1公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地球周边约有一千颗符合条件的小行星,目前已有93%被定位,其余的还在不断完善。 赵海斌说,人类也已开始寻找体积更小,但足以对局部地区造成危害的目标,这类目标数量更多。 庞之浩介绍,全球已建立了近地小行星观测网,其中最先进的是美国在夏威夷建成的由多台天文望远镜组成的装置,被称为“全景观测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今后美国还将建立天基观测站。此外,其他多个国家和组织也开展了相关研究。 “我国小行星研究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包括搜寻、定轨等。”赵海斌说。 1995年,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开始实施“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成为当时世界第五大小行星观测计划。该计划使用位于河北兴隆观测基地的施密特摄星镜,在1995到1999年间发现了1颗彗星以及2460颗小行星,其中有5颗近地小行星。进入新世纪后该计划逐渐停止。

阅读 23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