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微信科普不容忽视 微信科普须靠谱

媒体:中国科技网  作者:中国科普网
专业号:萍乡指导站 2016/10/21 14:29:47

微信科普须靠谱

眼下,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有关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生活常识之类的科普帖越来越多。这些信息,有的让人耳目一新,也有的颠覆人们以往的认识。但是,如果当你针对其中的某些帖子,查询相关权威资料及请教专家后,会发现其内容大多并不科学。

那么,微信朋友圈科普帖到底靠不靠谱?应该如何提高科普帖的科学性?人们应该如何分辨其真假?请看本篇报道。

——编者

反方:看起来“像真的”,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房间里摆放洋葱可防流感”,这条预防流感的所谓民间偏方曾一度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频转发,并有不少人亲身尝试。

事实果真如此吗?对此,有专家表示,洋葱确实对人体有益,但仅放在室内就能预防流感,没有科学依据。洋葱类似于植物类杀菌剂,里面的含硫化合物具有抑菌抗癌的作用,可前提是有效成分被人体吸收且达到一定剂量。因此,在房间内摆放洋葱预防流感,除了闻点气味,起不到防治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

类似这样没有科学根据的伪科普帖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还有很多。比如,“驱蚊花露水含农药避蚊胺成分”“黑色条牙膏有化学毒性”“把牛奶和可乐混在一起喝就会得胃结石”“癌症治疗拒绝手术化疗”……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帖子迷惑性很大,普通人难辨真假。

在北京工作的魏敏就曾深受其害。一次她在朋友圈看到关于“断食排毒法”的帖子,就决定亲身试一试,结果“早上开始没吃饭,到下午就饿得腿发软,感觉就要晕过去。”其实,专家早指出,即使断食,必须经过准备,在专业营养顾问的陪同指导下逐步进行。“可这些注意事项帖子里并未提及,像我这样一点不懂的人只有按帖子里说的做,事后想想觉得自己真是好盲目!”魏敏说。

身为媒体人的王雁表示,她本人经常被亲戚朋友们“科普”:“快别用微波炉了,会致癌!”“小孩吃一次抗生素7天不发育”这些看起来“像真的一样”的伪科普帖常常让她哭笑不得。

不仅是普通的老百姓,一些从事科学或医学工作的专业人士也常常受到假科普困扰。“有段时间我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微信里给各种帖子辟谣。可是,同样的话题改头换面一下,人们还是会继续转发,总有人相信。”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协理事长刘嘉琪说,“有些帖子完全违背科学或医学常识,如果真相信,很有可能耽误事而最终酿成悲剧。”

正方:也有不少权威的科普帖让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尽管微信朋友圈中的伪科普帖很多,但也有不少权威的科普帖让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最近,美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星际穿越》在中国各大影院热映,引发了一轮观影狂潮。在被电影中恢宏的视觉效果震撼的同时,很多影迷也表示片中大量物理学知识以及拗口的科学专业词汇很“烧脑”。

作为诺兰的忠实粉丝,颜昊在影片上映第一时间就到影院观看。尽管深知诺兰电影一向以“烧脑”著称,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这部《星际穿越》的难懂程度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当时很多地方都没看懂。后来恰巧看到朋友圈里在转发一篇名为《〈星际穿越〉你真的看懂了吗?恶补天文地理》的电影科普解读帖,里面把电影里涉及的虫洞、黑洞以及时间空间的相关概念讲述得通俗易懂,让人一下子开了窍。”颜昊说。

因为有过亲身经历,程晨在看到《鱼刺卡住你做对了吗?》这个帖子后,没有丝毫犹豫就在朋友圈里分享给了朋友。这个帖子里否定了人们以往被鱼刺卡住时通常采用喝水喝醋等强行吞咽的方式,呼吁大家能自己拔出来就拔,不能拔出来就要及时就医。

在转发帖子的同时,程晨在朋友圈里也写到了自己的那次被鱼刺卡到喉咙的经历。“有一次,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被香辣鱼条里的鱼刺扎到嗓子,吞饭、喝醋都没有用,就去了医院,挂号加买材料只用了三块八,拔完刺还回来上了个夜班。”

阅读 21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