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人难与留人难症结何在?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专业号:朱峰
2015/12/31 12:57:56
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林业人才队伍的“老化断档”问题逐渐暴露,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比如山东省临沂市,全市林场职工多为上世纪80年代林场招工和子女顶替,平均年龄50岁左右,40岁以上人员占到80%以上,学历普遍偏低,大专以上学历只占16.9%;再比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桦木沟林场,现在在编职工111人,离退休职工64人,在职职工年龄都在48岁-56岁之间。而这些只是全国林业职工情况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目前各地基层林业职工普遍存在“干林不学林、不懂林”、知识更新滞后,对当前林业热点难点问题了解不够、知识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尤其是林业转型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等问题。而这些还只是现状,将来更可怕的情况是,如果不解决人才断档问题,现在的“50后”“60后”退休之后,谁来务林? 此外,随着现代林业的转型升级,林业发展急需摆脱对劳动力的高度依赖,转而通过引进人才和技术等措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产品深加工等,从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盘活沉睡的林业资源,如此才能形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这个角度讲,林业职工队伍也迫切需要引进更富有创造力的新鲜力量。 在现有体制下,我国大部分基层林业部门属于事业单位,再加上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推进,许多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的国有林场也进一步明确了要按事业单位管理。自2005年11月16日颁布施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以来,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逢进必考。但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入职考试内容和进人门槛却不是林业部门自己说了算,当地人事部门往往会设立第一道关卡。比如,临沂市人事部门就要求国有林场聘用人员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当地的天麻林场等国有林场虽然每年都能拿到进人指标,却总也难得进人。即使符合条件进的人,也干一两年就走了。 究其原因,基层林业单位进人难、留人难的主要症结还在于,基层林业工作辛苦、收入低、发展空间有限。 很多人抱怨现在的大学生不愿意下基层,可大家并不知道,还有许多对林业满怀希望的高职生甚至本科生、研究生想入职林业部门却被各种刁难的门槛拦在门外,最终不得已才转行。而那些过五关斩六将进了林业单位的人,其实原本也是满怀希望而去的,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可见,要想破解林区进人难、留人难的尴尬局面,必须从根上下药。 首先,不同职能的岗位就应该招聘相应层次和能力的人才。林区本来艰苦,一些特殊岗位理应以招到更适合的人才为原则而调整门槛,比如护林员这样的岗位,真的需要本科学历才能胜任吗?再比如,森林资源调查、苗木繁育等专业技术岗位,高职生就一定不如本科生吗?事实上,本科教育实行的是理论研究型教育,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以资格认证为主的实践应用型教育,若只论动手实践能力,高职生往往更胜一筹。 此外,关于毕业生不愿意下基层或者在基层待不住的问题,我们也不应该予以道德绑架。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个年轻人都无法逃避物质生活的考验。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逆转的大潮流。在一不能提高待遇,二没有明确的政策激励,三前途渺茫的情况下,毕业生没有理由放弃其他可能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投身基层林业工作。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如果能有类似于“村官”政策的“林官”政策,放宽大学生下基层的报考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同时对愿意下基层工作几年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再就业政策倾斜,让林业人才“活水常流”,相信还是有很多大学生愿意深入基层的,林区的人才断档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作者: 潘春芳) (编辑: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