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些观点是有道理的。比如塑性加工国际学术大会(ICTP)的Advisory Board只有十几人,可是中国只有1人,德国、日本都在3人以上,连做研究人员很少的葡萄牙都有一个代表。四年前换届时,中国代表提出增加两名中国人,最后无奈被日、德联合否决了。2011年德国ICTP大会,中国参会人数接近100人,占总参会人数5分之一,仅次于东道主,可是没有安排一个中国Keynote speaker,仅有两个Invited paper,获奖Poster也没有中国人的份。可笑的是,德国会议主席给自己的团队发了个一等奖。其实这并不是中国人水平很低,在塑性加工领域,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人早已今非昔比,科研成果已不比那些国家差多少了,有影响的成果和学者也越来越多。
再如国际生产学会CIRP, 我们常称其为贵族会,主要由德国、美国、日本、丹麦、英国的若干著名学者控制。很多中国人只知道其会志CIRP Annals的SCI因子很高。每个国家会员不超过6个,在其Forming分组,几十年来还没有一个中国人成为会员。CIRP每年8月底会召开一次年会,每个会员只能发一篇文章或推荐一篇文章,入会条件是发表过两篇文章,没有强力支持者根本没机会被推荐或成为会员。同样,国际冷锻学会(ICFG)也是类似组织,不过还好,上海交大已经有人成为会员了。
以上情况正在得到逐步改观,但这个过程也许是漫长的,因为这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在塑性加工领域,要融入国际学术组织,必须首先创造机会逐步打入进去,为中国学术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争办系列著名国际学术会议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比如哈工大张凯锋教授主办了2006年第9届国际超塑性大会,在这一领域中国无疑建立了巨大影响和话语权。本人正在筹办的NUMIFORM2013 (11th)国际学术会议已经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当然,我们还有IDDRG、NUMISHEET、AMPT、MetalForming等著名国际会议有待争办,相信是不远的事情了。
但我们不应满足“融入”或“接轨”,还要敢于创造新的以“我”为主的学术组织,比如塑性加工领域的亚洲微成形交流会、环黄海镁合金研讨会都给我们创造了机遇。
这里还没有具体谈到博士教育的问题。经过自己攻读博士、培养博士和与国际学术界多年接触的经历,我认为中国的博士教育比较欠缺的还是国际化方面。毋庸置疑,英文是我们博士生的弱项,毕竟目前英文是国际通用主要学术语言,我们的学生考试没问题,但用起来就不能说很到位了。很多学校毕业的博士没有英文口语交流经验,写作等都不很熟练,对英文领域通用的学术词汇和名称并不了解(中文往往有自己的学术词汇或名称,比如一个定理或假设,中英文之间不一定有直接联系),国际交流时受到限制,不能很快表现出真实水平,或不容易快速进入状态。其次是缺少国际学术交流经验。很多学者发现,日、韩、欧、美的博士生常常成群结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而我国博士生很少。但近年已有很大改观,例如2010年西工大10余名研究生去韩国参加NUMIFORM国际会议,哈工大、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也都有这些现象了。我们所也积极支持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国外参加会议,我们团队第一个出国开会的是个硕士生。这些事情与历史有关。过去,老师尚且缺少机会和经费出国参加会议,更顾不到学生了。如今经费逐渐充足,需要学校和导师共同制定政策创造机会。以后中国的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多了,见识必然多,认识国际学术名人不是什么难事了。中科院请进来的政策很有效,我们所几乎天天有国际名人前来访问作报告,学生想听报告、与国际同行探讨学术问题几乎是天天有机会。
其实,说我国的博士教育缺少国际化也不尽然。我国的博士教育起始于1980年前后,国家的博士学位条例、各学校的培养过程都参考了美、欧、日等先进国家。只不过,我们学的过全,学得多的是表面,较少顾及实质。比如博士论文评审专家以前达到7-10个,现在减少了一些,可是由于有一两个反对的不会起作用,评审人权利弱化、分散,写否定意见就少了。答辩专家请5-7人,权利也分散,造成答辩走形式的多。我们是否学学英国只有一个评审人,他同时又是答辩专家,授予一个学位,他要用个人学术信誉担保的,也可以避免研究方向相差太大的问题。
我们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举国都在谈“创新”,但人们对“创新”的理解相差太大。单对博士培养而言,应该是学术创新或学术发现。但目前很多培养单位和导师理解不同,有些将工程设计都看成创新,造成博士标准相差过大。其次,将发表学术论文看成博士论文是否合格的评价指标,根本是本末倒置。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