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上演“灾难大片”当反思生态保护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专业号:朱峰
2016/6/7 16:57:14
受局地强对流的影响,5月16日晚,新疆喀什再次上演“灾难大片”,英吉沙县出现了每小时7.9毫米的强降水,巴楚、伽师县出现了每秒33米的大风扬沙和黑风天气过程。据介绍,此次强沙尘暴和强降水不同程度对喀什已进入膨果期的林果和正抽穗灌浆的小麦造成一定影响。(据5月17日中国气象局) 雾霾天气污染“阴魂未散”,沙尘暴又“狰狞现身”。然而,不仅在新疆,一直以来,北京、甘肃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等,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特别是新疆喀什这次发生沙尘暴,上演“灾难大片”,着实令人担忧。可见,沙尘暴,是又一个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的自然灾害。然而,面对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尘暴,除了气候原因之外,是否也有人为因素呢?我们当反躬自省。 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约为165.3万平方公里,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现代沙漠化土地约有37万平方公里。沙漠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虽然我国为治理土地沙漠化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然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速度,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过去,我国荒漠化治理存在三大误区:重建设、轻保护;在干旱区与草原地区大面积造林,用树木阻挡沙尘暴;信奉人定胜天,忽视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而整个环境退化的过程,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错误的政策主导了人的行为。例如,1958年大跃进时期,政府曾组织群众到冰川撒草木灰,搞“融冰化雪”致使祁连山冰川提前融化,“冰川水库”面积迅速缩减;又如,上世纪90年代,政府在祁连山山区搞“冷粮高产”试验,使石羊河出山水量大大减少;再如,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类不断向未开发的脆弱生态系统迁移和引入不适宜的耕作制度,滥垦、过度放牧和滥樵。诸如此类的政策错误,值得好好反省。 在沙漠化防治中,“水”是关键。生态问题,实质上是水的问题,有水就是绿洲,无水就是沙漠。水不仅是农业的命脉,而且是人类生存的命脉。但目前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在我国,由于灌溉技术落后浪费的水资源高达国民总用水量的50%至60%,传统的地面灌溉技术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罪魁祸首。我国现有有效灌溉面积8.1亿亩,98%仍然采用古老的漫灌技术,浪费的水资源高达灌溉用水量的70%,说明灌溉不仅是水资源的浪费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最大的一个领域。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我们当从大肆掠夺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中汲取教训。沙尘暴来袭,当务之急是要做好防护工作,将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加紧环境恢复和建设。同时,治理沙漠化要从长计议,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革新耕作制度,实施农机具改革;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牧场,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比例的人工草地,对退化草地要进行综合治理,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打赢这场生态建设攻坚战。 (作者: 汪昌莲) (编辑: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