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吹蚀、搬运和堆积所表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其中风力对地面 吹蚀和磨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蚀地貌。碎屑物质(沙、粉沙和尘土等)经风力搬运和堆 积,则形成风积地貌。无论从形态的复杂性还是分布范围的广泛程度来看,风成地貌中风积地貌 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沙丘。 我国风成地貌,除极少部分散布在湿润地区外(如海岸和大河的河漫滩等处),主要集中 在东经75~125°、北纬35~50°之间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内。 世界各地风成地貌的分布也严格受气候控制,所以风成地貌也称为干旱区(或干燥区)地貌。 我国风成地貌分布在气候干旱少雨、风力强大而频繁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集中在西北内 陆的巨大山间盆地或高原上的盆地内。风蚀地貌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 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新疆东部,以及准噶尔盆地西北部的乌尔禾等地。风积地 貌主要是沙漠及沙漠化地区的各种类型的沙丘。在分布的特征上,自西向东表现出明显的地域 差异。例如在贺兰山以西干旱荒漠地带,除准噶尔盆地降雨稍多,植被较好,沙漠中大部为半 固定沙丘以外,其余沙漠均以流动沙丘占绝对优势,而内蒙东部和东北西部半干旱的干草原地 带的沙地则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流动沙丘只零星分布在沙地边缘植被被破坏的地方。 此处主要介绍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风蚀地貌包括垄岗状风蚀丘或 风蚀垄岗,风蚀残丘和风蚀残山,风蚀雅丹等。风积地貌可分为两大部分:一类是个体形态比 较简单的沙丘,如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纵向沙垄、鱼鳞状沙丘、蜂窝状沙丘、沙山等; 另一类是形态复杂的复合型沙丘,如复合型沙垄、复合型新月形沙丘链、复合型新月形沙丘、 穹状沙丘等。 鱼鳞状沙丘 鱼鳞状沙丘又称“迭瓦状沙丘”。是在一个主要风向作用下,新月形沙丘密集成群分布,前 一个沙丘的迎风坡的坡脚,即为后一个沙丘背风坡的坡麓,沙丘间洼地很不明显,似鱼鳞状层层 迭置。沙丘与主风向垂直,两翼顺风向延伸,与前方沙丘迎风坡相连,造成沙丘之间顺风向的沙 埂,因此整个沙丘群体具有与主风向一致的弯曲的纵向沙丘的形态特征。 鱼鳞状沙丘 蜂窝状沙丘 蜂窝状沙丘是一种固定、半固定沙丘。在形态上与格状沙丘、梁窝状沙丘相似。但是蜂窝状 沙丘的特征是沙丘的脊梁(沙埂)成环状,丘间的低地是圆形或椭圆形沙窝,在低地中生长植物。 蜂窝状沙丘 (陕西定边) 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类型。主要分布在沙源较少、风向单一而稳定的沙漠边 缘地带。平面轮廓呈新月形,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其交角大小取决于各地主导风 向的强弱,风速愈大,角度愈小。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坡度介于5~20°之 间,背风坡凹入而较陡,坡度为28~34°,斜坡之间有一明显的弧形脊梁。新月形沙丘高度 一般为数米,个别可达十余米。有些新月形沙丘两翼延伸长度不对称,主要是受该地局部风速 变化的影响。 新月形沙丘(新疆) 沙垄 新月形沙丘在两组风向呈锐角斜交的情况下,一翼向前延伸很长,而另一翼相对停止前进, 最终甚至消失。延伸的一翼发展成为沙垄,又称为新月形沙垄,高度一般仅数米,延伸长度不 等,从数百米至数公里。 沙垄(新疆) 雅丹 雅丹为维吾尔语,意即陡壁的小丘。它是风蚀垄脊、土墩和风蚀沟槽、洼地的地貌组合。 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附近最为典型。通常发育在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或河、湖堆积阶地 上,定向风沿干缩裂隙不断吹蚀,或再加上暴流侵蚀,裂隙逐渐扩大,使平坦的地面形成与 盛行风向一致的垄脊和沟槽,相间平行排列。垄脊高约半米至数米,长度不等,向下风方向 成1~2°倾斜。垄脊之间是平底的槽形沟槽,常为沙粒充填。 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