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油茶产业“融合”式发展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专业号:朱峰
2015/12/31 15:09:29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优良的生态、经济效益。茶油是优质木本食用油,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营养丰富,有降低血压、血脂和软化血管等作用。近年来,茶油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供不应求,发展前景广阔。无疑,在油茶适宜栽培区发展油茶,对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今年,笔者所在的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政协将“油茶产业发展”列为年度重点调研协商专题,联合区林业局、农委,悉心研读资料,踏访基地、龙头企业,与大户、合作社、企业和乡镇党委政府、林业站负责人交流研讨,并到邻近地区深入考察取经。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来,重点油茶产区抓住国家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把油茶产业发展作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大力种植油茶、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引进优良品种、鼓励精深加工,油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少地方还引导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通过出租、转包、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取得林地经营权,探索公司租赁经营、“村集体+农户”联合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承包经营等新模式。鉴于油茶产业前期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通过项目“补”、银行“贷”、向上“争”、对外“招”,拓宽投资渠道,促进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但是,从调研情况来看,单位效益偏低、良种使用率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发展空间局限等问题与制约因素也同样存在。对此,笔者建议: 抓牢基地建设。结合重点林业工程建设,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荒山荒地造林等优先发展油茶示范基地,拓展油茶发展空间;引导鼓励林地流转和大户、合作社、公司规模经营,力求建成基地早产、稳产、丰产。 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扶大、扶强、扶优”原则,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油茶业,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市场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引导企业申报ISO9000认证和国家绿色、有机标志,打造特色知名品牌,全面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扶持政策。安排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油茶基地造林、产业升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科技推广与培训等;油茶基地建设(含低产林改造)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相关林业工程项目,并享受相应的资金补助;整合农业、移民、扶贫、交通、国土、科技、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政策资金,用于油茶基地造林、科技培训推广、技改、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贷投入,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贷款贴息等政策,拓宽油茶产业发展融资渠道。 提高服务能力。依托现有林业技术力量,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建立健全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把良种选择、造林整地、品种配置、合理施肥、垦复深挖、成林修剪、密林疏伐、防病治虫等实用技术,传授给广大林农,使之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油茶单产和效益;加快油茶发展标准化体系建设,使油茶产业发展全过程有标准可用、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进一步转变职能,搭建政府与产业、市场间的桥梁平台,强化油茶消费科普宣传,培育职业林农、专业化生产经营队伍,做好政策、法律、中介、营销等服务,维护油茶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油茶产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发展。 笔者认为,推进油茶产业“融合”式发展是必由之路。要秉持系统工程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在夯实第一产业基础上,提升第二、第三产业,培育油茶产业体系。突破就油茶抓油茶思维定式,开展油茶林下立体种养、生态休闲体验旅游、文化创意一体化发展模式试点示范推广工作,将油茶产业与生物防火隔离带、景观长廊、山坞经济、生态家园建设结合,与退耕还林、扶贫开发项目结合,努力实现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谋求跨行政区域油茶产业分工合作,通过互补、配套,共建产业链,以期“采天下之粉,酿一园之蜜”,致力于将油茶产业综合效益的“蛋糕”做大、做丰厚。 (作者: 李和平 江文秀) (编辑: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