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放归长江 首次启用卫星标记追踪技术

媒体:中国科技网  作者:陈磊
专业号:萍乡指导站 2016/4/25 14:58:13

24日,2020尾大规格中华鲟在湖北宜昌放归长江,此次放流种群年龄梯队、平均体长体重均创历年之最。从1984年至今,中华鲟累计放流58次,达500余万尾,其中全人工繁殖子二代中华鲟达1.7万余尾。

今年放流的鱼种选取了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2009年至今繁殖的鱼种,且放流鱼种体型规格大、遗传多样性高。

“在放流鱼群的追踪监测方面,除了沿用以往的体外T型标记、PIT标记和体内植入声呐标记外,今年放流的部分中华鲟子二代还率先采用了卫星标记技术。”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杨元金说。据介绍,此技术是弹射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有机结合。卫星标记悬挂于中华鲟体表,分别设置在放流后70天、90天、120天和150天后脱落。标记脱落后自动浮出水面,链接卫星并发回洄游路径水温、盐度及轨迹信息。此项监测数据如果能够按计划回收,意味着人类将首次获取中华鲟海洋生活情况的初步信息,对揭示中华鲟洄游习性与环境的相关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华鲟研究“由江入海”。

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1.4亿年,又被称为“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在长江中上游出生,在大海里成长,成熟后又能千里溯源回到出生地长江生儿育女。上世纪80年代,葛洲坝的兴建,阻断了中华鲟洄游繁殖通道,这一古老鱼类生存方式受到挑战。中华鲟保护由此经历了从江中捕捞野生亲鱼繁殖到建立人工养殖群体30多年的历程。

中国三峡集团副总经理张诚介绍,该集团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亿多元,支持开展中华鲟的科研与保护工作,取得中华鲟人工繁育技术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如实现了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首次实现了中华鲟单性繁殖,开展了中华鲟基因组研究等。“中华鲟子二代全人工繁殖技术获得突破,确保了中华鲟在不依赖野生资源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物种繁衍。”中华鲟研究所所长陈磊说。

“追踪数据显示,去年我们在此放流的3005尾中华鲟,最终抵达长江入海口水域的仅有约1050尾,也说明保护中华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任重道远。”张诚表示。

阅读 57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