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关于“裸猿”之谜的猜测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峰 2017/4/28 15:46:23

人类头骨维持了婴儿状态(从左至右是婴幼儿到成年人的变化)

 

 

 

    人类的体表全然裸露无毛,除了头顶、腋窝和阴部有少许的几丛毛发引人注目之外,其余皮肤全然裸露在外。与其他灵长类比较起来,其对比富于戏剧性……在所有的灵长类中,没有任何一种与人的情况接近。到了这一步,不用更深入研究,这种新奇的灵长目可以命名为“裸猿”了。

    对于黑猩猩来说,毛发具有保温、防晒或保护体表皮肤等作用。如果失去毛发,它们的皮肤会变得脆弱,容易出现皮肤癌等严重问题。那人类为什么可以变得如此赤裸?

    实际上,人类体毛和毛囊的数量并不比其他猿猴少,只是体毛更加细短而已。基因研究发现,非洲人MC1R基因(影响毛囊黑色素的重要候补基因)出现于120万年前,说明人类体毛退化可能已有100万年以上历史了。但是如果失去体毛的保护,人类祖先如何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灼烧?如何在非洲热带草原生活?是什么原因使得人类失去几乎所有的体毛?“裸猿”仍然是个谜,我只能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

    失去体毛可以保持身体冷却?

    人类祖先从森林进入草原以后,白天气温很高,大量出汗,失去体毛有利于在热环境中生活,例如大量出汗是人类的特征之一。但是反对者们认为,人类失去体毛以后,皮肤直接受到太阳的暴晒,反而会吸收大量热量。而且晚上也不利于保持体温,失去体毛可能不利于草原环境的生活。很多动物经历了从森林到草原的过渡,但是并没有像人类这样裸露无毛。

    失去体毛因为直立行走?

    与上述想法截然相反。人类祖先直立行走后,比其他四肢行走的动物受日晒量少,所以不需要体毛保护,只留下头发防止大脑温度过高。但目前仍然没有证明直立行走会导致失去体毛的证据。

    失去体毛因为狩猎?

    人类祖先在草原狩猎,每天的活动量比在森林生活的灵长类高,失去体毛有利于有效降温。但是有人反驳说女性很少参与狩猎,为什么体毛反而比男性的少呢?

    失去体毛因为穿衣服?

人类婴儿和黑猩猩婴儿 张鹏 摄

    衣服足以维持体温,这样替代了体毛的保温功能,体毛退化消失了。然而,衣服的历史只能追溯到2万年,可以制作毛皮衣服的石器历史也仅30万年。这些时间明显无法解释人类体毛为何在120万年前就消失了。

    失去体毛因为人类祖先曾是水生动物?

    人类具有和水生哺乳类类似的许多特点,例如皮肤下面有很厚的脂肪层、胎儿天生会游泳等。如果人类祖先是水生的,就不会有体毛,像鲸鱼等哺乳类一样。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可以支持祖先是水生动物的考古证据。

    失去体毛因为人类的婴儿化?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就像长不大的婴儿,与黑猩猩的头骨形态变化相比,人类成年人的头骨形态仍然接近于婴幼儿的形态。皮肤裸露细腻可能也是婴幼儿化的特征之一。然而,人类胎儿早期也曾是全身被毛,只是在出生前才褪掉被毛。这个假说仍存在争议。

    失去体毛是为了防御外部寄生虫?

    这是最近人们比较关注的理论。体表寄生虫不仅咬伤皮肤,而且引发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疾病。所以灵长类(除人类以外)每天都会换休息场所,而且每天花费好几个小时相互去除毛发上的虫卵和虱子。人类在180万年前就建立了固定宿营场所,并开始集中生活。长期定居生活会累积大量的垃圾、毛发和皮屑等。不难想象宿营地是寄生虫最密集的环境,容易造成由体表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疾病和大面积死亡。毛较少的个体不易生成这些寄生虫,健康条件较好,适应定居生活环境。此外,由于健康的优势,体毛少的个体对异性有更强的吸引力,利于繁殖更多的后代。这样在自然选择压力和性选择的双重作用下,人类体毛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退化。

    (作者系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作者: 张鹏)        (编辑: 刘霞)    
 
阅读 16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