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江舟山一座无人居住的小岛突然在网络上走红。由于岛上的村落荒芜已久,许多废弃的房屋逐渐被大自然侵蚀,布满了爬墙虎,宛如绿色童话世界一般美丽而梦幻,被称为“最美荒岛”。一时间,游客纷至沓来,争相领略“绿野仙踪”奇观,荒岛竟意外地成为一个热门旅游景点。相比之下,很多投入重金开发的所谓生态旅游景区却门可罗雀、游客寥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荒岛之美,美就美在其原始、自然、野性、神秘,美在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令久居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都市人心生向往。事实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是人力所难以企及的,而许多原生态自然景观和濒危动植物,更是以现代手段难以复加造化。荒岛成为景点的事例启示我们,发展生态旅游,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否则,只能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长远下去将得不偿失。 近年来,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日益成为人们观光的热点。然而,生态旅游在推动眼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威胁。如有的游客随意采摘植物果实茎叶、损毁园林树木;有的人故意追逐打斗、肆虐伤害野生动物;有的人则对野生动物乱捕滥食,残忍猎杀,享受“野味美餐”……所到之处真所谓“劣迹斑斑”,令人反感,遭人唾弃。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撰文称,在世界各国生态旅游蒸蒸日上的同时,作为其保护对象的动植物种群却面临威胁。生物学家们不无担忧地发出警告:如今,在一些旅游景区里,当野生动物与人相遇时,它们会呈现出极度紧张的状态,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使动物日常生活紊乱,压力增加,导致心率加快,繁殖能力衰退,荷尔蒙分泌下降,进而微妙地影响到健康与繁衍生息。研究发现,北极熊、企鹅、海豚、野狗,甚至雨林中的鸟类都是如此。 海豚研究人员经过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新西兰海岸的宽吻海豚围在游船周围狂躁不安,当它们看见有3艘以上船只靠近时,它们安静的时间还不到0.5%,但如果只看到一艘船经过时,有68%的时间是在静静地休息。在加拿大的曼尼托巴,即使寒冷的冬天本应处于休眠状态的北极熊,由于受到人类的侵扰,也会焦虑不安,并提前进入捕猎海豹期。在新西兰奥特哥半岛生活的企鹅,由于频繁地受到进入该地区的旅游者们的惊扰,10%以上的小企鹅体重下降。如果旅游者靠近海滩,企鹅们将逃入海中,一直等到惊扰者离开。由于观赏者众多,企鹅的聚集地越变越小,直至消失……在旅游者肆意取乐、享受感观刺激带来快感的同时,动物的苦乐和生存需要几乎完全被忽略了。 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人类只有与动植物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才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千百万年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通过千丝万缕的食物链和营养金字塔的关系,才得以共生,自然界的秩序才逐渐和谐、合理。而这种生物多样性的生命之舟失去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过去500年来,人类已经使陆地上野生动植物总量减少了10%,使物种总量减少了14%,且绝大多数发生在近百年之内。最近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过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而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将会是灾难性的,几乎无法逆转。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有近6500种,占全球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已记录昆虫达5.1万种。虽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特有物种多、受威胁物种所占比例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大量土地开发、城镇扩张、道路建设,人造景区开发,已经给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较大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短期内可能不会导致人类走向灭绝,但人类的生存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最简单的例子是,看不到品种繁多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旅游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没有它们,就没有生态旅游业!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然而,这一点却容易被一些决策者所忽视,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号,不惜巨资引进国外草种树木,人工打造所谓“自然生态”,其实这不仅是“伪生态”,而且有些生物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甚至有可能带来一场生态灾难;有的地方要么照搬照抄,把好好的山水搞得不伦不类,缺失了自己的特色风貌与文脉根基……在贪大、媚洋、求怪的风气中,“山寨白宫”频频亮相,传统文化肆意破坏,与生态文明理念格格不入。 守望青山绿水,构筑生态屏障。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其重点在“生态保护”,关键在“和谐发展”,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城镇化进程,我国许多地方也有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资源优势,但在开发前,必须严守法律规定,进行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与科学规划,在建设和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遵循“共生共荣、共治共理”的方法路径,着力解决好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协调关系,这样方能形成一种修复保护带动发展、开发建设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 当下,旅游业正从过去“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大自然,到大自然怀抱中感受清风明月的美好,体验和谐相处的乐趣。世上万物皆相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只有保持在一定水平和规模上,才能使自然环境生机盎然;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才能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自然界才能生动有趣,生态旅游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 刘凡渝) (编辑: 刘霞)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