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诗经》中的 植物与情感

媒体: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作者:内详
专业号:余江帆 2014/11/20 10:21:36

 

书名:草木有本心: 诗经植物札记

作者:宁以安 出版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3月

曾 俊

可以说,偏爱是《草木有本心》一书的基调。因为年轻,所以书中写得多写得好的,也是男女情感。

今人读《诗经》,大多是出于喜欢。在孔子时代,则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至于谈论《诗经》,在《论语》中也有一则故事。有一次,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在听到孔子关于“绘事后素”的解释后,他领悟到仁先于礼的道理。于是,孔子感慨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历代《诗经》注本,都沿着孔子所说的诗教不遗余力,其中朱熹的《诗集传》可谓集大成者。今人谈论《诗经》,已再难承接诗教传统,往往会着力于名物、史实的考究。当然,也有因为喜欢,想读得明白,读出情怀来的,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现任教师的宁以安所著的《草木有本心》。

《草木有本心》举《诗经》中36种植物,写了36篇散文。每篇散文首先解释植物的名称与特征;然后,讲解诗句的意思与背景,呈现出远古中国人的生活与最初的情感世界;最后,结合后世相关诗词,沉浸在古典的精致文化中。其间,也不乏个人生活经历的讲述,比如,写萱草篇忆及童年在外祖母家,黄花菜(萱草的一种)开水焯过后与粉丝、蒜泥拌成夏日凉菜。

偶尔,作者还会停下手中的笔,在现实的环境中喃喃自语,“写下这些文字时,室内环绕着《梅花落》的古琴曲。想起诗人张枣的诗句‘一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心中有温柔的怅惘”;“正是立秋,在室内昏昏昧昧,不知今日何日。不知外面梧桐是否落下第一片叶子”;更为有趣的是,有时会以一种交谈的姿态说到,“关于莼菜的文字写了一半,下楼出门跟友人吃饭,有一道菜的碟边点缀着小花和小叶子,贝壳里细长的茎擎着清圆的绿色叶子”。

然而,作为一种体验性阅读,单凭这些小小的情绪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看如何读出诗中的情感来。在《柳·离情》中,作者说自己最为喜欢《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偏好源于宋词的趣味——认为诗句是写“时光之叹”,甚至联想到昔日青丝变作今日白发苍苍。如果看回诗中关于“思乡”、“军容”、“戍卒”的描写,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说法显得更为可取。

可以说,偏爱是《草木有本心》一书的基调。因为年轻,所以书中写得多写得好的,也是男女情感。《茜草·弱水三千》写一个男子城门外遇到熙熙攘攘的美女,但他却只想念自己钟爱的女人。茹藘(茜草)六月开花,浆果紫红,根须经过加工,可以用来做红色染料。茹藘的红色被看作爱情热情和纯粹的象征,事实上,“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那么,这首诗就不仅仅展现忠诚与纯粹之爱,还有一种高贵的情操在。

情感的过分渲染,往往有利有弊。利在于能写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比如《白茅·爱欲萤火》中“交接鹿肉时,两人指尖的轻触,于彼此有情的少年男女,也可是天雷地火的引动”,《葫芦·涉渡之舟》“由谁来做匏涉水渡河的那一方,正牵扯到男女交往中的谁主动、谁被动的问题”,一场男女情感拔河赛跃然纸上;弊则在于会忽略语境与细节,《桃花·欢宜》极力赞美新娘的美貌和绘声绘色描绘婚礼的场面,却忘记了“桃之夭夭”的起兴在于营造出嫁的热闹场面;《桑·采桑子》在颂扬热恋男女幽会的伊甸园桑林,《诗经》中男女的纵情肆意时,完全无视诗中末句“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能忘”的意思——“言我中心诚爱君子,而既见之则何不遂以告之,而但中心藏之,将使何日而忘之耶”(朱熹)的纠结为难。从这个意义上看,读《诗经》,除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还可以感受到情感的丰富性——捕捉各种细微之处,而不是以后世诗歌去观照《诗经》。

阅读 38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