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优势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

媒体:原创  作者:江西林业科技网
专业号:江西林业科技网 2012/5/27 13:17:23
【发布日期】20060123
【法规名称】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优势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见
【时效性】有效
【地区部门】江西
【颁布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
【颁布时间】20050320
【实施时间】20050320
【法规分类】地方政府规章
【文号】赣市府发[2005]16号
【法规全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我市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加强优势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事关我市“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加强我市优势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完善政策法规等“十大体系”实施意见》(赣市发[2004]13号)的要求,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为总目标 、总任务统揽全局,全面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的关系,实行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针,努力实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统一,为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使全市资源管理再上新台阶,主要工作指标继续居于全省先进行列;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初步建立资源要素市场体系;资源管理秩序实现根本好转;资源科技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矿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型向高新材料型转变。矿山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钨、稀土、锡、建材以及氟化工基地基本形成。控制优势资源开采总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探索建立资源储备制度。
  ——积极推进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抓好生态公益林、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和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天然阔叶树资源的保护,采取“封、改、补、造”等措施,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优化林种比例,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建立较为完整的生态防护体系。
  ——提高资源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水平。加强科技工作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服务,力争在优势资源的主要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为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合理利用的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资源管理现代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
  实现以上奋斗目标,必须把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作为主线,把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作为动力,把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保障资源安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保障措施
  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平衡。
  1、加强宏观控制手段,确保赣南矿产资源优势地位
  矿产资源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取得探矿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矿产资源勘察。不断完善不同类型矿业权授予方式、管理权限与操作程序。对于国家投资形成的、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矿产地,资源状况基本清楚、勘察风险不大的矿产地,以市场竞争方式取得矿业权;不具备竞争条件的,实行审批授予;对无需风险勘察即可开采的矿产地,以市场竞争方式取得采矿权。
  规范矿业权转让程序。允许矿业权人依法转让探矿权和采矿权。大力培育公正、规范运作的矿业中介机构,并发挥好其应有作用。依法打击非法转让矿业权、规避转让审批和侵害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矿业权秩序。
  利用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引导民间资金等多渠道加大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储备。编制重点矿区、重点矿种矿产资源专项规划,扩大优势矿产资源的储备,提高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
  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对优势矿产资源进行分级储备保护,有序开发利用,增强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
  通过市场、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行总量控制、有计划合理配置、合理布局。凡新设立的企业涉及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的,必须先征求矿产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将优势矿产资源优先配置给生产技术水平先进、有市场优势、企业生产规模大、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强、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
  建立矿产开发利用准入制度,实行最低开采规模制度。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和储量动用申报制度,加强对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矿种和产业政策限制开采的优势矿种的开发利用管理,继续实行矿产资源的“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计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制度和生产计划配额,加工、经营企业设立审查备案、矿产品准运等有效措施。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建立与安监、公安、工商、环保、水利、水保等部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矿产资源执法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坚持并完善矿区出口检查等执法手段。
  凡是新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应编制和严格执行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必须严格执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土地复垦等制度。坚持矿山建设与矿山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施工与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轻采矿对环境的损害。支持和鼓励引进、使用先进的复垦和地下坑洞的回填以及尾砂治理技术。
  理顺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使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的机构、人员、编制与承担的管理职能相适应,优化人员结构,充实有关专业人员。
  2、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建设“三江源”生态屏障
  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努力建成“三江源”生态屏障。
  以现有国家、县重点生态公益林为基础,建设以赣江源、东江源、章江源为核心的“三江源”重点森林生态功能保护区。扩大东江源区自然保护区,在现有三百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在省级赣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争取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和落实公益林补偿金制度。
  加大对天然阔叶树资源的保护力度。实现以天然林、阔叶树供材为主向人工林、针叶树供材为主的转变,使天然林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依法治林,切实保护动植物基因库,维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构筑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以现有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为基础,融“红色”旅游胜地和“客家文化”为一体,构筑以赣江源、东江源、章江源为龙头的森林生态旅游网络体系,发展第三产业,延长林业产业链,把保护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加快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步伐,以满足我市用材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鼓励用材企业自办工业原料林基地。
  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合理开发
  全面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监督管理水质、水量,统一对污水进行处理和排放,统一进行水行政执法,基本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
  在做好水资源、河砂开发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全面推进水资源、河砂开发权有偿出让制度,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竞价拍卖出让。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不得以协议方式无偿转让水资源、河砂开发权。进一步放宽政策,形成多渠道、宽领域的水务投融资运作机制。
  制定县(市)水资源保护制度和监管办法,实现全市主要河道安全泄洪、河流水质达Ⅱ类的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的步伐,力争“十一五”期间,农村人口全面饮用安全水。
  建设节水型社会,增强节水意识,高效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改进灌溉方式,积极推广农业灌溉节水技术。加大工业循环用水力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的积极性。
  4、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结合“数字赣州”建设,实施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重点开展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文水资源的监测与灾害防治、水功能区监测网络系统、矿产资源信息化等领域的科技攻关,提高资源管理的科技含量。加强重点科技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资源创新的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OO五年三月二十日
阅读 51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