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留住青山绿水底色 开拓转型升级新局

媒体:中国林业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峰 2016/2/3 10:22:06
留住青山绿水底色 开拓转型升级新局 ——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加速转型发展作答“停伐”考题 2015年4月1日,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结束了长达63年的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这意味着,采伐时代就此走进历史,昔日响彻山林的伐木号子,轰鸣不断的油锯,堆满木材的贮木场,呼啸奔驰的运材车继而凝结成森工人永恒的记忆。 这也意味着,多年来向森林索取资源的历史自此结束,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保护发展新阶段,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 日子匆匆走过,如今,停伐已近一年。停伐后,放下斧锯的森工人去了哪里,他们怎样生活,林区发生了哪些变化?隆冬时节,记者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目睹了全面停伐、转型发展给这里带来崭新气象。 全面停伐——培育生态文明主干线 2015年3月31日,森工人的历史在这一刻转了一个弯! 从这天起,内蒙古森工人被赋予全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建设为主,踏上由伐转护的新征程。 曾经,大兴安岭林区为国家经济建设立下赫赫功绩。63载风雨征程,这片茫茫林海累计为国家建设提供了2亿多立方米商品材以及巨量林副产品,上缴税费200多亿元。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高的年份,林区财政上缴曾占自治区财政的半数以上。但这些数据也背负着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不可承受之重”,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蓄积量大幅下降和生态环境的畸形蜕变。靠采伐创造辉煌,靠攫取获得利好必将成为历史,改变“独木擎天”格局,大力发展替代产业,推进林区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从“重采伐”转向“养生态”,实际上,内蒙古森工集团的这种尝试并非从停伐之日才开始。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木材产量逐年调减,林业工人开始放下斧锯,主动探寻从单纯开发木材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通过非林产业反哺林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停伐近一年来,林区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坚决守住“生态红线”,积极开展资源管护,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恢复成效初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覆盖率比开发初期提高近23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净增87.88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增加1.83亿立方米。雄居祖国北疆,横亘千余公里,绿树葱茏蔽日,江河奔腾大地的大兴安岭再次呈现出古朴苍莽的本色。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众多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出没于崇山峻岭间,呈现出一派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相依共存、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停伐,但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转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塑森工人与脚下这片土地的联结纽带。内蒙古森工人以拼搏创新的精神,在这特殊的一年让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闻风而动——开辟转型发展新天地 全面停伐,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是林区人的热切期待,也是林区人通过再次创业所望抵达的目标。 然而,停伐也给林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2.5万名从事木材生产及相关产业的职工,急需转岗安置。如何转?往哪里转?一时间,攸关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课题摆在了林区人面前。为此,林区党政主要领导赴京走进高校,拜有关专家为师,以借其智;走南奔东,考察学习先进企业发展模式,以取其“经”;与基层职工群众“零距离”交流,以问其计。 当把发展的支撑点从木材生产转移到非木经济上时,林区人惊喜地发现,地大物博的大兴安岭林区,除了木材之外,还有太多潜力可以发掘。 梁忠臣曾经是阿尔山林业局天池林场的伐木工人,他的人生曾经与大兴安岭和木材生产血肉相连。停伐后,和许多林业职工一样,老梁曾迷茫过一段时间。用他自己的话说,“和大木头打了半辈子的交道,冷不丁地没啥活干了,一时半晌还真不知道咋办好。”后来,他经营起自己的“新行当”——森林度假山庄,收入较过去也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在梁忠臣看来,“停伐不是坏事,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前不久,阿尔山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与景观质量评审,这让他依靠发展旅游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 近年来,林区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使旅游业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富民兴林的强大引擎。2015年,林区累计接待游客13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98亿元。而与旅游业形成产业链之态的服务业的发展,也为林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呈现出就业岗位稳定、服务品质持续提升、从业人员收入稳定增加的趋势。 如今,在林区,红火的不仅是旅游业,和梁忠臣一样通过转型走上致富路的林业职工并非少数。苗木产业、碳汇交易、林下资源采集等,从“一木独大”到“多业并举”,林区经济转型如火如荼,非林非木产业方兴未艾。无论是克一河的黑木耳、阿里河的滑子菇,还是金河的北极狐、绰尔的森林马、绰源的中草药,几乎每个林业局都有自己的“明星产品”。 转型,转出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停伐路上,放下斧锯的森工人收获了满满的信心和希望。 惠民为先——铺就直通小康幸福路 “森林防火、绿化、综合抚育等等,停伐以后,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没闲着的时候。2015年,我和媳妇采山货就赚了近万元。虽然停伐了,但我的工资一分都没少,工资以外的收入也更高了。”提起现在的生活,乌尔旗汗林业局兴安里林场原伐木工王金珠难抑心中的喜悦:“日子越过越暖心,我们是林区转型发展的真正受益者。” 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产业发展,最终目的都是建设幸福的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林区,一个山清水秀的林区。森工集团在寻求产业发展的同时,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连续5年为职工增加工资幅度在10%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提高职工群众收入。2015年底,林区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4万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多。 停伐后,职工群众的收入增加了,住房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已有近40万名职工通过该工程实现“安居梦”,户均居住面积从不足40平方米提高到53平方米以上。为扩大棚改实施效果,林区在海拉尔、牙克石、扎兰屯等地开展了棚改异地建设,使4.5万户职工群众移居到中心城镇,使我市人口空间布局趋于合理,也为发展地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更令人欣喜的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让林区迎来打破林地二元结构、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格局。“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林区已累计拆除“板夹泥”及危房1.74万座,新建和维修仓房3162个,维修和新建围墙、栅栏21.41万延长米。一大批职工群众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生活得更富裕、更舒适、更加充满幸福感。宽阔平坦的街道、修葺一新的房屋、整齐划一的院墙、设施齐备的广场……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全面展开,漫步万里林海,赏心悦目的风景不时跃入眼帘,处处流淌着幸福和谐的音符。 停伐、转型、棚改、“十个全覆盖”,多种机遇的交集为提升林区自身造血能力,合理调整林区经济结构,改善林区群众生活质量带来一种现实可能,也在短时间内使林区形象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面对“停伐”大考,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人义无反顾、砥砺前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崭新答卷。 这答卷,写在保护生态的绿色情怀里; 这答卷,写在富民兴林的使命担当中; 这答卷,写在转型升级的发展征途上。(记者 牟嫄 郭卫岩)
阅读 17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