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我国降水分布机制研究获进展

媒体: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  作者:YU Lei
专业号:黄敦元 2015/2/3 21:05:31

 

图示:基于观测资料和偶合模式控制试验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合成分析。其中(a)-(c) 显示的是90年代末期的正PDO年(P2,1976-1996年)减去负PDO年(N1,1946-1975年)的合成分析,(d)-(e) 为上世纪早期的正PDO年(P1, 1925-1945)减去负PDO年(N1)的合成分析。数据分别来自我国740个站点的观测数据(a), GPCC(b, d)及CRU格点降水数据(c, e) . (f) 为600年控制试验中PDO正位相减去负位相期间的降水合成分析结果。

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分布和异常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深刻影响,特别是1970年代中后期至上世纪末期出现的“南涝北旱”现象更是引起了一系列的旱涝灾害,其机制和成因是我国气候工作者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近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于雷、郜永祺及挪威皮叶科尼斯气候中心Tore Furevik, Odd Helge Otterå博士发现,“南涝北旱”现象并不是仅仅出现在70年代,而是受到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调节的一种年代际变率(如图)。他们通过分析近百年的观测资料发现当PDO处于正位相期间,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而长江中下游一带则偏多。进一步分析表明当PDO处于正位相期间,冬季副热带太平洋东部的海温暖异常可以传递到热带东太平洋区域,引起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变暖。后者导致该区域大气上升运动增强以及相对应的西太平洋区域下沉运动增强,使得年代际尺度上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增强,阻挡了水汽向北的输送。上述机制在通过分析卑尔根气候耦合模式的600年控制试验及两个海温强迫试验得到了验证。

该研究提出的机制不但可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期的“南涝北旱”,也适用于20世纪早期的PDO正位相期间(1925-1945年)同样出现的华北降水偏少而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的降水异常分布。 因而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东部地区年代际降水分布的预测。

阅读 42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