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农业科技亟待突破资金、人才和技术瓶颈

媒体:光明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余江帆 2012/2/4 20:05:46
 

  江苏南通农场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中,利用低洼地注入河沙和培养剂进行平整改造,种植运动场草坪和各种绿化草坪。种植专业户种植的草坪不仅产量高,还应用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赛事、会议场馆绿化工程。图为农场工人忙着起草坪、打包草皮往外销售。朱吉鹏/CFP 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江苏在发展中呈现出了新气象。更令人欣喜的是,现代化一直领跑全国的江苏,在占全国1%的土地上,生产出了总产量居全国第四的粮食。究竟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农业“奇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那么,江苏大地上的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如何?记者就此深入农村一探究竟。
  农技推广落地生花
 

  走进扬州芍药园,宽阔水泥路两旁栽满的芍药正吐露新芽。

  在芍药园一角,几十个钢架大棚上挂的“草莓现场采摘”横幅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草莓又甜又鲜,还是有机食品,现场来采,放心极了!”前来购买草莓的顾女士兴高采烈。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的刘圣金,是草莓园的主要合伙人。“4年前,我专门去日本学习了草莓栽培技术,现在每年纯收入20万元左右!”

  刘圣金告诉记者,生态园内的小园区是由私人老板承包经营的。园区按照每亩500—700公斤粳稻的价格返还规划农田的农民,规划园区后,农民再到园区打工,这样,传统的农民就转为了农业工人,每月领工资。“我的收入是以前的3倍以上,能有15000元左右。”50岁的采摘工人王林华边采草莓边告诉记者。

  仪征市铜山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农技推广主要靠各园区的老板,他们拥有技术,能实现农技推广的一路畅通。

  来到苏北第一家食用菌基地徐州市铜山区三堡镇大徐村,村支书曹广振介绍说,科技给大徐村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让食用菌生产统一了标准、形成了完整的产购销产业链。大徐村杏鲍菇加工厂专门从福建聘来的陈经理告诉记者,这个厂一天能盈利1万元。

  在常熟市董浜镇可控农业园区,记者大开眼界:用手机操控蔬菜种植大棚里的“一举一动”,智能节水灌溉,农产品贴上“条形码”……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令人欣喜的“智能农业”。

 
     农业科技尚需政策扶持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仍然不足。”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科技推广难,究竟难在哪儿?
  徐州市铜山区三堡镇分管农业的书记刘世举告诉记者,农业科技需要突破技术、人才和资金三个瓶颈。“依靠农户自己的力量很单薄,单纯依靠地方财政实现技术创新也很难,我们希望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能破解这些难题,通过宏观政策这个抓手,规范产学研结合。”
  在大徐村,农民的实践经验需要与理论相结合,而现在两者是脱节的,农户遇到新问题很棘手,比如菌种污染问题现在仍旧没有解决。“我们知道技术对农业的重要性,所以去年通过网络找到了南京农大的三位教授,和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坦白地讲,这些都是我们自己争取的,几乎没有获得补助资金。”曹广振说。
  徐州市铜山区农委经作科科长朱立民谈到农业科技推广,同样是一肚子苦水。在他看来,经费是主要“绊脚石”。“我们只有生活经费但没有推广经费,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基层项目很难立项。”
  基层农科人才缺乏同样让人头疼。一般来说,一个镇有6至8名在编人员,但实际在岗的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基本上被别的单位“抢”走了,尤其是年轻骨干。在大徐村的40多家罐头工厂中,没有一个真正的技术人员,有的只是村里的“土专家”。
  采访中,记者一方面感受到基层对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关注农村发展的喜悦之情,一方面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发展的困境。要想真正为农村经济插上科技的翅膀,还需要相关部门在土地指标、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上有实际举措,形成发展一盘棋。
 
  怎样让新生代农民返乡务农
 
  在江苏农村,记者看到,村里年轻人大多在外上学、打工或做生意,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农村种田。常年留在农村的以老幼居多,或是文化程度偏低的留守农民,这使农业技术推广之路任重道远。
  针对这一难题,具有多年农技推广经验的仪征市铜山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办主任李成平颇有发言权:“要在培训和宣传上下‘工夫’,服务中心将通过对服务对象分层、分专业培训,重点农技推广等新办法来解决推广难题,形成专业化的农技推广举措。”
  思路清晰、硕果累累的仪征市现代农业园区让人看到了希望。针对园区内园主一般比较年轻,懂技术、有知识的现状,目前,服务中心正加大对园主的培训力度,通过他们向农民推广技术,形成农民主动要求学技术的局面。另外,加大专家、教授的示范、操作和讲授工作力度,出现新技术、新设备时第一时间请他们示范推广,所有园区经营者管理者、农民均免费参加。办事处还专门配备了12名专职农业技术推广指导员,按照不同专业和片区定点指导。
  记者不禁感慨,若将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让年轻、有知识的新生代农民返乡务农,农技推广便可水到渠成。(郑晋鸣)
 
阅读 17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