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工作研究 > 调查报告 >

余甘子:天然药食保健丸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黄佳聪 郭俊杰
专业号:孙莹 2021/9/16 14:44:24

推荐词

余甘子为药食同源植物,因其果实富含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和没食子酸、维生素、类黄酮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治疗糖尿病、抗菌消炎等神奇功效,被收入《云南省药品标准》《藏药标准》及《中国药典》。余甘子维生素C含量特高,每100克鲜果可达900毫克,是苹果、柑橘维生素C含量的几十乃至几百倍,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世界卫生组织将其指定为可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子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是服务乡村振兴和科技扶贫的战略树种。

树木档案

余甘子,别称庵摩勒、庵婆罗、滇橄榄、油甘子、米含、望果、木波等,为叶下珠科叶下珠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3米,胸径达50厘米。因其果实初食酸涩,良久乃甘,故名“余甘子”。余甘子为强阳性树种,喜温暖干热气候;天然分布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滇、粤、桂、琼、台、赣、闽、川、贵等省区。余甘子多生长于海拔200-2300米的丘陵、山地,极耐干旱、瘠薄,能在各种类型土壤上生长。截至2019年,我国余甘子栽培面积已达3万公顷。

文化交流传奇之果

尽管余甘子天然分布于我国,却是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加深才逐渐为我国医家和大众所熟知的。余甘子果实古称“ᾱmra、amlaki、amlaka、amuleh、amla”,皆出自梵文,译为“庵摩勒”“庵婆罗”。在中文典籍中,其以“庵婆罗”名字最早出现于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之中,为佛教圣果“三果”之一。

余甘子药用价值的开发最早始于古印度。在《医理精华》《耆婆书》等古代印度医典中,余甘子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材之一。古代印度僧侣皆随身携带干燥的余甘子作为治病防病常备药物,又得益于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其药用价值亦逐渐为我国认识和接受。

至唐代,余甘子入中药,录入《唐本草》,曰:“补益强气。合铁粉一斤用, 变白不老。取子压汁,和油涂头,生发去风痒,令发生如漆黑也。”唐末《海药本草》中记有:“(庵摩勒)主丹石伤肺,上气咳嗽。久服轻身,延年长生。凡服乳石之人,常宜服也。”宋《太平圣惠方》、明《本草纲目》对其药用价值均有记载。如今,余甘子作为“藏族习用药材”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余甘子被广泛认知的过程中,“三勒浆”是重要物质化产品载体。三勒即庵摩勒(余甘子)、毗黎勒(毛诃子)、诃黎勒(诃子)的果实。大唐盛世,万国景仰,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据陈明教授等研究溯源,“三勒浆”系出古印度,经波斯传入我国。以“三勒”果实为原料酿制的果酒“三勒浆”,作为异域饮品的代表,流行于隋唐社会上层,为唐代京城佳酿、 “酒名著者”之一。宋、元皆有“三勒浆”之酿制,明、清有“三勒浆”之记载,并流传至今。

总之,余甘子的认知和应用具有浓重的异域色彩与佛教背景,是中华文明、中亚和南亚文明传承和交流的缩影。

余甘子为药食同源植物,其果实富含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和没食子酸、维生素、类黄酮等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治疗糖尿病、抗菌消炎等神奇功效。黄佳聪 郭俊杰摄

治病强身神奇之果

余甘子果实药食同源。自魏晋以来,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

孙思邈《千金翼方》曰:“味苦甘寒,无毒。主风虚热气。”《本草拾遗》记录:“(余甘子)主补益、强气力。生发,去风痒。”明《滇南本草》记载余甘子“味甘、酸,性平。治一切喉火上炎、大头瘟症。能解湿热春温,生津止渴,利痰,解鱼毒、酒积滞,神效。”李时珍《本草纲目》称:“(余甘子)主治风虚热气, 丹石伤肺, 久服轻身, 延年长生, 有解金石毒,解硫黄毒。”综合来看,中医学认为,余甘子果实味甘、涩,性凉,能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牙痛、糖尿病、高血压等症;叶味辛,性平,能祛湿利尿,以治高血压、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等症;根味淡,性平,具有收敛、降血压等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余甘子果实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维生素C、钙、磷、镁等营养物质,其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对多种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人体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余甘子果肉含有的没食子酸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有治疗糖尿病之功效;单宁酸可抗肿瘤、抗突变、抗脂质过氧化等,且其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具有较高的活性;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是水解单宁的组成部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等活性,并且能抑制人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的沉积,具有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余甘子树

乡村振兴致富之树

余甘子果实近圆球形,肉质多汁而脆;初食其果味酸较涩,食后回甜生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余甘子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赋予其较高的经济价值。余甘子果实有野生和栽培之分。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以利用其天然资源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余甘子大规模商品化栽培。亦是从那时起,国内才广泛开展余甘子的研究和利用,果实品质也显著提升。至今,栽培余甘子已经存在多个优良种质可供林农选择,例如:粉甘、兰丰、玻璃甘、扁甘、六月白、秋白、人面子、赤白、狮头、枣甘等优良品种,高黎贡山余甘子、保山1号余甘子、保山2号余甘子 、保山3号余甘子等审定或认定的良种。特别是高黎贡山余甘子等4个良种将余甘子平均单果重从5.60-16.25克提升至14.9-45.9克,并得到市场认可,显著提升了余甘子的产业化水平。

栽培余甘子优良种质具有速生、早实、丰产、稳产及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种植后第三年至第四年每亩产量可达1.5吨,按照销售价格每千克5元计算,每亩产值可达7500元;第六年至第八年每亩产量3吨,每亩产值可达1.5万元;年收益按照每亩产值的30%计算,其盛果期每亩的年纯收入亦在4500元以上,是群众的致富树、摇钱树。云南省隆阳区潞江镇丛岗村傈僳族群众郭竹存便是余甘子种植的受益者。他于2010年种植余甘子42亩,2015年进入丰产期,至2019年5年纯收入超过273万元。

余甘子饮料

生态修复希望之树

余甘子尽得物种进化之功,具有多项本领得以适应广泛生境条件。

生活型多样。为了适应生长立地及水热条件的变化,其植株形态乔、灌木皆有。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立地,余甘子胸径可达50厘米、树高23米以上;在干热河谷困难立地及1700米以上较高海拔地区,则多表现为灌木状。

生理生态学特征多变。生物学上将余甘子定义为落枝、落叶树种,但是在水肥条件较好立地,余甘子表现为常绿树种。

生长节律可调。余甘子果实多于10月成熟,若遇条件适宜年份,其可以一直挂果并生长至次年2月份;若遇条件不好年份,则约11月落枝、落叶、落果或果实停止生长;更有甚者,遇极端干旱天气,余甘子可以将其萌芽、开花、结果期自3月延迟至7月,而保持正常的年生命周期。

效率优先。为充分利用阳光、防止水分消耗,余甘子具有傍晚收缩叶片睡觉、早上太阳初升起床工作的良好工作纪律和习惯。

在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珠江等流域约980万亩干热河谷地区,因人类活动影响,原生植被破坏殆尽,许多地方已成为裸露的荒山秃岭,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该区域皆为大江、大河上中游区域,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是当前我国 “森林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的攻坚战场之一;同时,该区域亦是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余甘子原生于这里,对干旱瘠薄的生境条件极为适应。因此,在干热河谷地区种植余甘子,既能促进林农增收,又能促进植被恢复和群落重建,最终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典范。

阅读 825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