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境内的红碱淖,是陕西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但近年来因受周边恶劣环境的影响,红碱淖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鱼类已基本绝迹。环境专家分析认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红碱淖淡水湖很可能在10年内干涸,成为中国第二个罗布泊。(据8月2日陕西新闻网) 据水文资料,30多年前红碱淖水域面积为67平方公里,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如今萎缩至32.8平方公里,超过50%的水面变成沙滩,水深由原先平均8.2米降至目前不足4米,而且水质污染严重。检测数据显示,湖水PH值高达9.8,原本在湖中生存的17种野生淡水鱼已相继消失,世界珍禽遗鸥的种群数量由5年前7700巢锐减至现在的2000巢左右。 鱼儿离不开水,鱼是水的“宠儿”,水是鱼的生命之源,鱼类绝迹,验证着红碱淖淡水湖的生态之殇,红碱淖正走向污染之水、干涸之水和“死亡之水”。据悉近10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累计投资6.17亿元对红碱淖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但未能阻止其生态的持续恶化。 据了解,红碱淖淡水湖属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及湿地保护区。有了这么多重点生态保护“头衔”的红碱淖应该保护得很好,可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为何6亿多元的保护资金打了水漂,红碱淖水面年年缩减,沙化及水质污染日益加重?如专家分析所言,这既有大自然的原因,神木县属严重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而湖水蒸发量远超降雨量。但更囿于“人祸”。一是红碱淖上游两条重要的补水河流在内蒙古境内被筑坝拦截建成小水电,导致红碱淖60%的补水量丧失;二是红碱淖沿湖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正在建设大型煤矿,同时非法采矿活动也很猖獗,破坏了红碱淖水域的生态环境。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周围要划定保护红线,禁止一切建设、生产与经营活动。很显然,红碱淖生态的恶化与发展地方经济有着直接关系,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明显管不住、敌不过当地一哄而上的采矿业。 沙漠中的淡水湖是生命之泉,生态之“肺”,孕育和哺育着沙漠中的绿洲,弥足珍贵,决不能让红碱淖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抢救保护红碱淖生态迫在眉睫,时不我待。这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立即疏通红碱淖淡水湖的补水系统,坚决拆除筑坝截水的小水电工程,这涉及跨省跨区域的生态联动,需要有大局意识;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国家对重点风景名胜区及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尤其要强化执法,坚决叫停保护区内的一切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摒弃地方经济利益对红碱淖生态的蚕食与破坏。 |
(作者: 尹卫国) (编辑: 刘霞) |
附件: |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