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生态葬是政策激励和观念引导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专业号:朱峰
2016/4/29 16:54:18
《中国青年报》3月2日有则消息称,黑龙江省正在起草惠民殡葬实施意见,对海葬、江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态葬给予一定补贴,省内哈尔滨、伊春、黑河等地已先行一步,如黑河市对自愿生态安葬的死者每户补贴400元。 生态葬首先是为了节约土地。中国人口庞大,每年因各种原因死亡人数近900万人,死人与活人争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实,且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据民政部调查,我国许多城市公墓仅够用10年,这意味着若干年后逝者将无地可葬。最近,民政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家庭成员合葬,倡导不留骨灰安葬。 生态葬也是殡葬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革命性嬗变。让绿色葬礼受青睐、成时尚,首先需要观念的革故鼎新。中国从传统土葬到火葬的殡葬改革已经几十年,但要彻底革除人们头脑中陈旧的丧葬习俗还比较难,难就难在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中包含着“入土为安”等繁琐的葬礼文化,似乎对死者厚葬才对得起逝去的长辈,也才能光宗耀祖。这种流传已久、根深蒂固的厚葬观念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应当摒弃。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精神可以长存。人来自于自然,应回归于自然,现代文明所提倡的江葬、海葬、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葬,让故者与绿色长存,与鲜花绽放;与山水同在,无疑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与缅怀。丧事俭办,厚养薄葬,既是对封建陋习的摒弃与变革,也是现代文明的客观要求,更是当代公民应恪守的生态道德。笔者从报上读到,欧洲许多城市建有逝者纪念墙,墙上镶嵌着死者照片,写上死者姓名、姓别、出生日、死亡日等,亲人扫墓时献上一束鲜花以示悼念,很值得我们借鉴。 大力推行绿色生态葬,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成为移风易俗的榜样。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火葬和生态安葬、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宣传倡导殡葬改革。怎样办丧事,不仅仅是党员干部的个人私事,更牵涉到对公众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积极推进生态葬,激励机制不可少。九部门《意见》明确提出“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政府补贴生态葬既是政策激励,也是一种观念引导,旧观念向新观念的嬗变过程中离不开激励手段,激励有助于加快除旧迎新。激励包括经济手段,也涵盖荣誉及教育、纪念活动等,如九部门《意见》提出“群众有意愿且有条件的地区,可为不保留骨灰者建立统一的纪念设施,利用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祭奠活动,缅怀逝者、教育后人。”这同样是一种有意义的激励。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就是一个绿色、生态、文明葬礼的很好的宣传节点,完全可以借此促进社会生态葬风尚的形成。 (作者: 尹卫国) (编辑: 杨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