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佛光有约

媒体:中国林业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峰 2015/4/17 9:19:51
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 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 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魂。 ——题记 “佛光!”“佛光!”“看哪!——佛光!” 随着几声激动得变了调的高呼,我们,原本斯文的一行人,个个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开始呼喊。那呼喊带着震惊,更带着一股子热烈、热火,分不清是抱怨还是拥抱,决绝还是缠绕,哭泣还是呼唤,或许,是合在一起的一种大喜大悲与激越奔放…… 都说佛光难求,今夕何夕,我们能有缘相遇? 传说中,佛光是从佛的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只有与佛有缘的人,才能看到它…… 史上最早关于“佛光”的文字记载说:有位叫蒲公的老人在峨眉山深处采药,忽然听到仙乐声声,随之眼前出现一众人马,踏着五彩祥云,直往金顶方向飘去。蒲公急追而去。来到金顶最高处(即今舍身崖),只见云海茫茫,其他人影影绰绰看不分明,唯有个巨大的七彩圆环浮在半空,里面有个神仙头带束发紫金冠,身披黄锦袈裟,骑一匹六牙白象,头上闪耀五彩祥光,脚下是白玉莲台。哦!这情景是多么令人惊讶啊!蒲公赶紧跑回去告诉了庙里的宝掌和尚。宝掌和尚随蒲公来到舍身崖旁,一看,也大惊,顶礼膜拜后说:“这是‘佛光’啊!那神仙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你天天采药,救人苦难,感动了普贤菩萨,菩萨现金身来鼓励你。”就此,峨眉“金顶佛光”,成为经久不衰的浪漫传奇,吸引得众多游客千里而来。 到了公元366年,“佛光”又降临在了中国西北部甘肃敦煌附近的一座沙山上,金光闪耀,如现万佛,天地为之震撼。这千载难逢的情景,恰被一个云游和尚乐尊看到,他当即跪下,并朗声发愿要把他见到“佛光”的此处变成圣地。为此,乐尊在敦煌开凿了其历史上第一个石窟,从而开创了敦煌璀璨的佛教文化。——自问世以来,莫高窟偏居一隅,慕名而来者却络绎不绝,安知大家不是也有着一睹佛光之心? 可是啊,峨眉佛光、敦煌佛光、普陀佛光、黄山佛光、泰山佛光、庐山佛光……古往今来,的确曾经有些人目睹过它的神奇,然而,大家也都知道,那是一件多么可遇而不可求之事!唯有种种传说,引得人无限遐思…… 公元2013年11月22日16点30分,在一个很多人可能闻所未闻的地方——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四格彝族乡坡上草原风景区内,有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神奇的佛光普照了我们。 那天午后,前来采访的我们本来打算要离开了,车子都已经发动,可新结识的彝族朋友韩信(他就有这么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汉族名字),热情地伸开双手挡在车前,大声笑道:“不能走!不能走!要走也得看了‘佛光’再走!” 我和几个同伴全都笑了。彝族人热情好客,这一定是他现编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一句“歌词”嘛。 韩信见我们不信,又笑道:“韩信韩信,言而有信!岂能不信?快!跟我来吧!时间也差不多了。”说完跳上车就走。 我不能不信。这个出生在本地彝族山寨、当年靠着勤奋学习成为寨子里第一个大学生,而今成为四格乡乡长的彝族年轻人,你看着他那朴实端正的样子,就愿意相信他。 “萧何月下追韩信”,我们一行也追着韩信,前往神迹将要出现的地方:坡上草原风景区。 万亩坡上草原牧场、万亩矮杜鹊林、沙河龙潭口溶洞、天生桥、格所河峡谷大出水洞、天然大天窗、古榕树群、草原湖泊、岩溶峰林……以及彝族村寨、彝族白族“火把节”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景点,让这个从1999年就已建立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充满了足够丰富的旅游资源。不过,这些东西再好,又哪里比得上“我们这里一年四季有很多时候都能看到佛光”这个说法更吸引人呢? 然而,我心里还是疑惑的。佛光毕竟不是寻常物,岂能你说有就有?不过,写作者行万里路的乐趣之一,不就是探寻世间的“真相”么? 追随着韩信,来到坡上草原特意修建的“观佛台”前,人一下车,即刻就会被一个“朋友”兜头兜脑、不由分说热烈地拥住,这“朋友”不是别个,就是——云。 这里的云,不是我们常见的、天上的流云。它竟然是从脚底下生出来的!是从山那边跑过来的!是从沟壑中喷涌出来的!是从天空上坠下来的!是从四面八方所有的草木、溪流、旷野、村舍、鸟羽……之间幻化出来的!一团团,一股股,源源不绝,随风而动、随物赋行。那轻灵妙曼、如梦如幻一如杜甫的诗句:“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又如一幅幅比米襄阳的《春山烟霭图》、比张旭的《古诗四贴》等还要灵动的艺术作品,其笔致似有节奏地忽重忽轻,其画面似有铺排地讲究远近虚实,线条或凝炼浑厚,或飘洒纵逸,浓墨处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质感,枯笔处涩凝而极具“锥划沙”般的张力,将自然与生动、壮阔与旖旎完美地融汇在了天地间。看着这似乎超越了凡间的情景,人们只觉飘飘然、陶陶然,心中了无尘滓,俨然就是“道骨仙风本天成”…… 必然是因为这云在做法! 不然就是这韩信会“做法”! 我们还在为这云雾陶醉之际,韩信走到悬崖边看看,又和他的同事看着太阳嘀咕了一回,便断言说,佛光可能在“观佛台”附近的那个山坳里出!大伙随着他疾步赶过去,一抬头,天哪!全都惊呆! 当时天色微阴,几乎感觉不到太阳的光芒,只看到茫茫的天幕上,一个巨大的彩色圆环,像有无限意味似的悬在那里。不能说它是宝光璀璨,也没有看到里面有普贤菩萨的庄严法相,或是金光闪耀如现万佛的敦煌奇观,但那七彩光芒却是清晰可见,中间虚空如幻境。这巨大彩环的下面是一个幽深的山谷,专门负责制造云雾似的,不断将大团大团的云雾往上输送,风卷云舒,这就让圆环时而瑰丽时而朦胧,越发显现出一种似真似幻的神秘韵味。 “佛光!啊——佛光!”不晓得是哪个打破了沉寂,随着这一声呼喊,同伴们无不扯开嗓子激动地叫了起来,随之有人又蹦又跳,也有人顶礼膜拜,更多人赶紧拍照…… 单从颜色上来看,这佛光近似彩虹。但是我们从来只能看到彩虹是个半圆弧,像一座桥横在雨后的晴空;而眼前这个佛光,它是一个完整的圆环,边缘似乎还在灼灼生辉,像极了宗教世界里佛陀、菩萨背后的那种灿烂光晕。看着它,你就会感悟古人的神妙,理解了他们何以要给神佛赋予这般形象的意义;看着它,即便没有宗教信仰,你也会突然生出虔诚心,特别想顶礼膜拜、想高呼佛号、想手舞足蹈、想抑制不住地落泪、甚至想象那些在“舍身崖”看到佛光后激动不已的人那样,凌空一跃、追随而去……它似乎真有这个魅惑力,而这种魅惑力完全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经验,让我们除了心旌摇荡、如醉如痴之外,竟好像没有了更多的思维。迷迷茫茫中,想起《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说法:“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天哪,莫非,老子说的,就是眼前这种情景么? 最初的震惊过后,我竭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接着又发现的这个现象,令人更加心跳难安:我分明看见大家在做着各种动作,可是,对面的七彩宝光中,我却只能看到我一个人的模糊影像!我跳,光环中的“我”也跳;我静,“我”也静;我旋转,“我”也旋转;当我挥动双手,我的胳膊之影在圆环中被不断交错、叠加,“我”看上去就似千手观音……太惊讶了!太不可思议了!我不甘心,一把扯过一位同伴,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细看——我看到的,依然只有我!他看见的也只有他! 这才深信了宋人笔记里的记载:“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湛,观者各自见其形现于虚明之处,毫厘无隐,一如对镜,举手动足,影皆随形而不见傍人,僧云‘摄身光’也。” 山风猎猎,我立在这神迹面前如痴如狂。 我看见了生命中的这大奇迹、看见了自然中的这大造化,我的智识却不能回答我,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没有佛教信仰、习惯于接受科学解读一切的我,当然知道所谓佛光应该就是一种在太阳、雾化、地形等几重作用下才能形成的光学现象,问题是——我无休无止地问自己:为什么,不迟不早要让我看到? 苦苦地思虑间,《庄子�齐物论》上的句子让我眼前一亮:“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意思是没有它(自然、真宰)就没有我,没有我也就没有什么东西体现它。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四格彝族乡,境内无任何可开发矿产资源,属典型的纯农业乡,又是贵州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若非现代化进程下的所谓“开发旅游资源”,它可以说是典型的老少边穷。然而,在这么样一个地方做乡长,彝族人韩信依然是笑容可掬、信心百倍,他坚信他的家乡是一年更比一年好!“别的不说,我们这里因为地形、气候独特的缘故,世间罕有的佛光说让你们见就见着了,说明它出现的概率就是要比别处大的多。仅此一项,你们说是不是极具旅游开发的价值?当今是传媒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作家朋友们,你们要多替我们宣传呀!” 醍醐灌顶。刹那间,我所有的困惑迎刃而解:佛光或许在盘县四格彝族乡常有,可它今日的出现,就是为我!因为,我有一支笔,一支尚未被“贪嗔痴慢疑”彻底裹挟住的笔,一支随时还会因为感动、心跳而愿意疾书的笔。今日之奇遇,与其说是佛光约我,不如说是这个一心想要将此地奇观“推销”出去的乡长韩信在约我;与其说是韩信在约我,不如说是一个无比热爱家乡、也热切希望家乡更好的农村基层干部对文字工作者的虔诚邀约。 而且,那佛光中何以只能看到“我”,我也恍然明悟:是的,无论是神示还是自然界的显示,均是在喻示我:我既然只看到了“我”,那么,我只需要老老实实去写“我”、做“我”,不受任何力量的制约,以“我手写我心,以我心写我手”,方不负这一番隆重的际遇! 文字如果有飞行的能力,我真希望它能像佛光一样普照众生,告诉全天下的人:来吧、来吧,来盘县四格彝族乡看佛光吧!它常常在等待有缘人,等待你…… 佛光,一个多么令人期盼的妙相,一个多么容易让人领略到美好感恩、由衷赞颂的神迹,既现实又离奇,既素朴又华丽。见到它,就感觉身心温暖,幸福快乐,如被神佛所佑,人世间一切苦难会凋零、穷困能走远,从此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的久居深山的大西南、我的盘县四格彝族乡,愿这轮宝光长相拂照,带给你们更多的吉祥安康! 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 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相? 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魂。 我不知道有一天当佛光对你呈现时,你会“看见”什么,我想,你或许,会感激有个诗人曾经这样替你表达:“这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能与你相遇。”
阅读 28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