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工作研究 > 技能技巧 >

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

媒体:江西林业科技网  作者:苏福妹
专业号:江西林业科技网 2012/2/3 13:06:17

 

一、丛生竹生态习性

(一)、适生环境:

    竹子是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常绿浅根性植物。它具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性,喜欢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生长,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而且非常敏感。

丛生竹适应在海拔300400,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8211月平均温度8,极端温度-5℃以上,年降雨量1400mm,地形以低山、低丘、平原沟谷地或缓坡地为佳,在溪流两岸、房前屋后及农田四旁生长更好。

江西,在海拔300m以下,缓坡地、平地、山脚和河流两岸、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冲积土、红壤地,丛生竹生长良好。

在半山腰以下的缓坡地及沟谷地应种植粉单竹、麻竹;

在山腰以上或坡度较陡的地块应种植吊丝竹;

在山脚、山下栽植青皮竹、坭竹、绿竹、梁山慈竹、黄竹,造林成活率都在90%以上。

农村“四旁”绿化可种植各种丛生竹。

气候低于零下2℃时,麻竹会受冻害;零下5℃时绿竹会受冻害。从耐寒能力的大小来看:梁山慈竹—青皮竹—黄竹—坭竹—绿竹。

特别要注意,小环境气候,在山窝的风口地带,不易栽植丛生竹。

(二)、生长特点:

竹类以营养繁殖为主。一般丛生竹不像毛竹,没有竹鞭。竹篼部分(杆基、杆柄和竹根)就是地下茎。地下茎的形态为合轴型,它不是横走地下细长的竹鞭,而是粗大短缩、节密、顶芽出土成笋,长成竹杆,形状相似烟斗的杆基。除少数丛生竹(如泡竹、梨竹等的地下茎在土中横行1米左右)外,这种类型的地下茎,其顶芽出笋长成的新竹一般靠近老杆,形成密集丛生的竹丛,杆基则堆集成群。虽然地上分杆林立,但地下却紧密相连,即是一个整体。竹连篼、篼生笋、笋长竹、竹又养篼,循环增殖,相互影响,生态上它们密不可分。

杆基中下部的芽眼,充实饱满,生活力强,萌发较早较多,出笋肥大,成竹质量高。1—2年生的杆基中下部的芽眼,生活力最旺。5—6年生以上竹子杆基的芽眼,完全失去萌发力。。

杆基上部的特别是那些露出地面的芽眼较小,生活力较弱,萌发也较迟较少。

当年秋天能萌笋的,称为“二水笋”或“二次笋”。这是新母竹抽枝发叶、形成根系前萌发的,因养分不足,多半萎缩死亡。抽过“二水笋”的新母竹,竹篼上宿存的芽眼,次年不再发笋

由于地下茎入土较浅,杆基及芽眼经常露出地面,加上春秋出笋,当年新竹的木质化程度差,经不起寒冷和干燥,在纬度较高的地方生长受到限制,同一类型的竹子对气候条件的适应也有明显差异。

所以,栽种丛生竹要适地适竹。选择适宜本地区栽培的竹种,优先开发本地乡土竹种,引进外地竹种要根据本地小气候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

 

二、丛生竹栽培技术

丛生竹的繁殖特性和适生环境条件差异不大,因此在栽培管理上也大致相同。

(一)、育苗技术

   丛生竹的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开花结实是种子植物的特性,而竹子很少开花结实,因此其育苗繁殖大多数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丛生竹靠竹杆基部两侧的芽萌发成竹笋,长成新竹,而且丛生竹竹杆、枝条上的休眠芽萌发能力较强,这些特性有助于育苗繁殖。

丛生竹无性育苗法母竹分株或移篼育苗、埋杆(带篼、不带篼)育苗、埋节(单节、双节)育苗、次生枝育苗。

1、苗圃地的选择与整地

   圃地选择:育苗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或缓坡地,土壤疏松,较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避免重粘土,便于灌溉和排水。

       整地:秋冬季整地,深耕细作,深25cm,做到三犁三耙,并每亩施入100kg枯饼、50kg复合肥作基肥。

    作床:苗床高2530cm,宽11.2m,长度随田地形状而定。一般长50m左右,步道宽30cm,要求床面杂草根篼捡净,土壤细碎平整,并开好排水沟,做到沟沟相通,不积水。

2、育苗时间

   在竹丛中个别植株抽发新叶期间,挖母竹育苗为宜,一般约在春季3月上旬,最迟3月底结束。若用次生枝育苗,则在夏季67月份进行。

3、育苗方法

    经过10年来我们的实践表明,母竹带篼埋杆育苗效果比较好。

1)带篼埋杆育苗

选择12年生母竹,直径2cm左右。将选定的母竹连篼挖起,保持竹篼芽眼完整。留杆长6080cm,削去竹梢,切口呈马耳形。每节枝条除留主枝一节及周围侧芽外(约1020个隐芽饱满),其余全部贴杆剪掉。在已整好的苗床上,按畦长方向,每隔2025cm开两条育苗沟,沟深、沟宽1215cm左右,沟中施基肥或客土待植。可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3号)配制30ppm50ppm处理竹篼或浸杆,可多发竹苗。将母竹平放或斜放入育苗沟中。平放时,排成一行,使竹篼弯曲方向向下,竹秆朝同一个方向排列,竹杆之间头尾相连,杆基芽目(芽眼)向两侧。

斜埋与平埋不同的是,斜埋的种竹竹杆与地面成3545度角,覆土厚度一般比竹篼厚些。埋杆后,覆土69cm,并将土踩紧压实,床面平整,覆盖稻草约0.5kg/m2,并淋透水。每亩可埋秆12001800株。

坭竹以带篼平埋方法为好。绿竹、黄竹以斜埋露节为好。

青皮竹带篼平埋或斜埋,节间不用锯口,以种竹长40cm、粗2cm、株行距40x 50cm,育苗成活率高,育苗成本可降低,既经济,效果又好。

 2)母竹分株或移篼育苗

选择1年生、直径1cm左右的小母竹 一般选择头年带篼埋杆育苗所长的竹苗,带篼挖起,留杆30cm左右;或选用12年生,竹杆直径12cm,杆基芽眼饱满的母竹,带篼挖起,在秆基20cm处切去上部竹杆,采用移篼栽植育苗。可用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3号)处理竹篼。按苗床长方向开沟3条,沟间距30cm,沟宽、深各20cm,将截杆小母竹或竹篼按株距30cm,直立栽植,其入土深度不超过母竹杆基原入土深度3cm为宜,压实,盖草并淋水。

3)次生枝育苗

次生枝是竹杆主枝以外的侧枝。从2年生以上的竹杆节上取下粗壮、节短、基部直径1cm左右,已木质化的次生枝,剪掉过多的枝稍与竹叶,保留58个节,保护好基部的隐芽。将次生枝插入苗床中,并露出上半部枝叶。苗床架设阴棚,并经常喷水保湿,12周后,次生枝基部长根,枝节上长出新芽,逐渐发育成独立的竹枝。经一年培育,分成为竹丛,即可用于造林。

4)埋节育苗

选择23年生母竹,齐地砍断,削去竹稍;各节枝条除主枝留第一节外,全部丛基部剪掉; 用刀锯成单节或双节段(每根母竹可锯成815节,可育苗58/节); 锯节段时,节上留10cm左右,节下留2025cm,双节可短些; 两头上下切口削成方向相反的马耳形,不能破裂。

黄竹可采取单节斜埋和双节平埋法,经赣州宁都县林业技术推广站试验,以双节平埋法为最好。黄竹双节平埋法,选择3年生健壮母竹,从竹篼部砍下,每节基部保留1节,用剪刀将枝叶全部剪去,从有芽的节开始,每2节为一段截好,上切口离上节10cm,下切口离下端节15cm。切口要平滑,截好后,立即用清水浸泡12小时,也可用GGR6100PPM浸泡24小时(比清水浸泡出苗率提高22%),在当天栽植。苗床按行距25cm开育苗沟,深10cm,将黄竹节段平放在沟内,排成一行,节间距离20cm,节枝向两侧,覆土、压实、淋水、盖芒萁。

4、竹苗管护

母竹埋杆后,必须适时淋水,防止干旱,而雨天则注意排水防涝,以利于母竹根系恢复生长,促进生根发芽。1年生竹苗管理要针对竹苗生长的5个时期进行。

1)种竹根系恢复期:埋杆3周左右,种竹篼部老根多腐烂,失去吸收功能,而重新长出新根。此时,防涝抗旱、保持圃地湿润是关键。主要技术是盖草,适时排灌,促进种竹生根。

2)幼苗发芽期:约4月下旬到5月上旬,此时竹苗抗旱能力弱,要注意灌溉防旱,保持苗床覆盖物。要向母竹篼部追施肥料。施用稀薄的菜枯肥水,每周一次,并注意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发芽出苗率和促进竹苗生长,及时拔除苗床上的杂草,避免触动母竹而影响竹苗生长。

3)幼苗生根期:5月下旬6月中旬为第一批幼苗生根时期,竹苗逐渐生长根系,旱时要及时灌溉,涝时要及时排除积水,并进行浅除杂草,并向竹苗篼部追施稀薄的菜枯肥,每周一次,以促进第二批幼苗分蘖,或在竹苗篼部开穴埋入腐熟的饼肥,每丛0.05kg

4)幼苗分蘖期:6月下旬11月为幼苗分蘖时期。幼苗再次分蘖,是幼苗再次发笋成竹期,也是竹苗速生期。一般在肥水管理条件较好情况下,可分蘖 23次竹苗,7月中旬8月中旬一次;9月上旬10月上旬一次;10月下旬11月下旬一次。此时,是增加竹苗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要加强追肥和灌溉,最好每周追肥一次。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同时要松土除草,至少每月一次,以免杂草争夺养料。松土时竹苗篼部培土56cm。如发现有卷叶虫为害竹叶时,应及时用60080025%杀虫双等药喷杀

5)休眠期:12月中旬翌年2月为幼苗休眠时期,一般不采取抚育措施,仅需在12月下旬对幼苗篼部适当培土防寒即可。

6)、育苗及时、多次、全面打顶。为促进竹苗笋芽的萌发,当竹苗高度达到1m左右时,要及时打顶。由于每株竹子长势不一,所以每丛竹子要多次打顶,全面砍除竹苗顶稍,提早新竹抽枝展叶,提早竹子木质化,减少新竹冻害。

5、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立枯病、笋腐病。立枯病发生在春末夏初。开好排水沟,喷洒12次波尔多液或灭菌灵即可。虫害主要竹卷叶螟,危害期在610月。防治方法是,主要抓住每代二龄幼虫以前进行药杀,用杀虫双再加上甲胺磷300500倍液于晴天早上或傍晚叶面喷杀,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喷杀,防治效果良好。

    笋腐病在埋杆育苗发笋后至幼竹生根前易发生,感病后竹苗腐烂而死。防治应在发笋后至生根前用400倍液新洁尔灭,每周喷雾一次防治。

(二)丛生竹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平缓、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好的立地条件造林,以利于高产。土壤呈酸性,沙壤土比冲积土、红壤土疏松透气,育苗成活率高,出笋成竹多。不宜在田埂、山顶、山坡上部和土壤粘重、石砾多、沙性过重、干旱板结、贫瘠的地方栽植。

采用挖穴整地。在土壤疏松肥沃的地方,不需整地,即可开穴栽竹。在土壤条件差的地方,最好先带垦开穴。平地或缓坡地有条件的可进行机耕全垦。山坡地采用块壮整地。植穴大小根据母竹篼的大小而定,约大于母竹篼的12倍,以使根须舒展。沿山体等高线方向挖种植穴,株行距3×4m3×3.5m,穴长、宽各60cm,深40cm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坑的两旁。挖穴后,穴内先回填打碎的表土,并施有机肥(农家肥)与表土拌匀,每穴10kg左右

整地时间: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元月份。

2、栽植时间

丛生竹一般在34月份发芽,67月份发笋。造林最好在竹子的“休眠”期间。

移竹造林在13月;竹苗造林可以一年四季也可春秋两季造林。

春季造林,竹苗还处于休眠状态,新陈代谢缓慢,栽植后水分消耗少,容易成活。在母竹将长新叶和新根初长时最适宜栽植。

秋季造林,适应水溪两旁、河流滩地春季易受短期水积或水淹地段。秋季雨水少,便于造林整地,且劳力易集中;用大丛苗(34株为1丛)造林,比分篼单株母竹造林成林快,既保证造林成活率,又可提高抵抗来年春季雨水淹的能力;苗木出圃后,苗床又可腾出空地培育来年春季造林用的苗木,提高土地使用率;十月小阳春造林,气温雨水适宜竹苗恢复根系生长,成活率高。

不论春季还是秋季造林,均应避开久晴无雨的干旱时期,宜在雨后或阴雨天进行。

 3、造林方法

 1)带篼埋杆造林

 母竹选择:选择12年生竹,直径23cm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病虫害、杆基芽眼肥大饱满、须根发达的母竹。这种母竹一般着生在竹丛边缘,杆基入土较深,生长发笋力强,栽后易成活,成林快选择母竹还要大小适中,一般大杆竹种的胸高直径35cm,小杆竹种为23cm母竹过老或过嫩,其发芽能力弱,营养缺乏,发笋成竹率低。3年生竹子不宜作母竹。

母竹挖掘:2月中旬至3月中旬,做好竹苗准备工作。挖掘母竹选择在竹林边缘或竹丛周围,离母株2530cm的外围,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深挖。在靠近老竹的一侧,找出母竹杆柄与老竹杆基的连接点,然后用刀切断母竹的杆柄,连篼带土挖起,挖母竹时,要防止劈破和撕裂杆柄杆基,保护好根篼上的笋芽,否则母竹易受伤腐烂。

母竹挖起后,在竹杆1m左右处,留杆10节左右,从节间中斜行切断,切口呈马耳形。要及时用泥浆水沾根,包扎好竹篼部,防止损伤芽眼及震落宿土,保持竹篼湿润,放置在湿润阴凉处,并盖上或包上湿稻草,以干燥,待运。

母竹运输:母竹应随挖随栽。远距离栽植,母竹要快挖快运,从起苗到种植不超过5天为宜。在车上应有遮阳和挡风设备,运到造林地后,应将母竹淋水保湿,或放置流水中浸12小时吸足水分后及时栽植,以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

母竹栽植可以按照25字口决:“深挖浅栽、内紧外松、带篼埋秆、烟篼向下、斜栽露节、浇透定根水”。采用此种方法,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4050%提高到85%以上。

种植时先将母竹篼切口处削一个新切口,平滑成马耳形,接着将母竹斜放于穴中,竹篼切口向下,稍用力将切口紧接实地,使竹篼吸收少量水分来维持生命。杆基的两侧芽眼倾向水平位置, 连杆斜埋穴中,尾部斜砍口向上,露出1015cm不盖土,以便接存雨水,湿润竹子。平埋时,将母竹平放在穴中即可。

斜埋深度一般为48cm,沙质壤土为510cm,农田为35cm,埋杆过深易造成竹种不能正常呼吸,会腐烂。过浅母竹易遭雨淋后裸露,不利于竹种水分的保持而影响笋芽生活力,甚至干枯。竹杆斜埋能使母竹根系自然舒展,可以减少风吹摇晃,不必扎缚支柱。

调整好母竹的位置后,分层填土,使竹篼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压实,覆土以超过母竹原入土深度3cm,成馒头形,以防积水。、

造林密度:每亩栽5574株,株行距3×4m3×3m。穴的规格为长1.52m ,宽70cm,深33cm。沙质土壤深一点,黄壤、红壤浅一点。平坦而肥沃的土壤上,栽植密度小些,而在丘陵起伏的土壤条件较差的地方,密度大些。

2)竹苗造林

 竹苗造林15字口诀:“大丛苗、不分蔸、正栽、稳栽、浇透定根水”,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5%,高的达98%

采用地经0.51.5cm1年生竹苗造林,挖苗前先切去大部分竹杆,只留基部23个节,接着将竹苗成丛挖起,按23杆分为一丛,立即用泥浆水浆根,以保持根部湿润。浆根后包扎好篼部运往造林地栽植,每亩5560丛。将竹苗放入栽植穴内,使篼部紧接土壤,复土踏实,深度可比竹苗根须提高34cm,不宜过深,再培一些松土。尤其是秋季在河滩地用大丛苗造林,具有较多优势。竹苗造林成活率高,苗木成林快、三年成林,成本低,运输较方便,可广泛推广。

4、抚育管理

竹苗栽植12周后,要加强水分管理,晴天遮雨,雨水排涝。

 1)林地间种

    为了获得早期经济效益,可在12年幼林间作豆科作物如豆类、花生、油菜或绿肥等农作物(退耕还林工程除外),但不宜间种芝麻等消耗地力大的作物。林农间种,应以抚育竹林为主。间种农作物时,不宜靠近竹篼,最好离开竹篼50100cm,以免影响竹林的生长。在整地、中耕、收获农作物时,不要损伤竹林。农作物收获后,应将其秸杆铺在竹篼周围或翻埋土中。在丛生竹林地还可养鸡、养鸭、养鸽等。竹蝗、竹螟、竹笋夜蛾等都是鸡喜爱的食物,而放养鸡类似于野生的状态,既鸡肉鲜味美,又减少了竹林地病虫害的发生。

2)除草松土

实行林农间种的幼林,在管理农作物时要加强对幼林的管护。没有间种农作物的幼林,每年要松土除草2次,深挖松土1次,以利于竹丛生长。第一次,56月浅铲除草松土一次;第二次,89月间,结合除草松土对竹篼部培土壅篼,以不见根篼为好。铲除的杂草、灌木铺在林地和竹篼周围或翻入土中。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深挖松土一次,深度1520cm,并对竹丛培土,培土厚度2030cm除草松土时应注意不损伤竹篼和笋芽。

3)施肥

施肥是促进竹林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竹苗种植后12周内,加强水分管理,晴天浇水,雨天排涝。每年施肥12次。

春夏季节各施一次速效肥料。速效化肥如尿素、复合肥等,分别在4月底5月初和7月中旬各一次。施肥时在距竹丛20cm处,先开环形沟深约10cm,再将肥料撒在沟内后复土。施肥量为,尿素、复合肥每亩施肥1525kg0.4kg/丛;磷酸二氢钾0.2kg/丛;或人畜粪尿35kg/丛。

秋冬季节撒施有机肥为主。迟效的有机肥如厩肥、塘泥、堆肥、绿肥、饼肥等,每亩施23吨,宜在秋季结合抚育时开沟或挖穴施放。饼肥每亩施50100kg ,厩肥、塘泥、堆肥、绿肥等每亩施20003000kg

4)护笋养竹

丛生竹出笋一般56月为初期,78月为盛期,910月为末期。初期和盛期的竹笋占当年出笋总数的85%以上,笋体粗壮,成竹质量好,应尽量留养管护好,防止人畜损害。末期竹笋数量少,生长细弱,成竹质量较差,在冬季来临前尚未老化易受冻害,应及时挖除。对出笋期间的弱笋、退笋也应及时挖除,以免养分无效消耗,以促进健壮竹笋成竹。挖笋应挖密留稀,挖弱留强。

   5合理采伐

丛生竹采伐遵循“公孙不见面,母子不分离” 的原则。竹丛中生长的小径竹易衰老,成为消耗营养的“小老竹”,应及时清除。采伐年龄为34年。采伐季节,可结合秋冬季竹林松土除草时砍除,应控制在晚冬和早春(12月至翌年2月底),出笋期间切忌砍伐。采伐方法,做到“砍小留大,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内留外”,降低伐根,一般不超过1015cm。采伐量应小于生长量,一般为丛生竹的1/41/3。砍时用锋利的竹铲刀砍断。

6)防治病虫害

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丛生竹易受竹卷叶虫危害。该虫每年59月幼虫吐丝卷叶成苞取食竹叶。防治方法,一是冬季松土除草,消灭土中越冬幼虫;二是苗期在幼虫危害期采用人工摘除卷叶幼虫或用60080025%的杀虫双或2000倍液甲胺磷等农药喷杀。成林后可在56月份空气湿度大的季节撒播白僵菌防治。还可用杀虫双或甲胺磷800倍液加入少量敌敌畏,于晴天傍晚喷杀,防治效果在90%以上。

7)丛生竹防冻措施

1)及早培土壅蔸,保温防冻。结合冬抚,于上年11月份边抚育、边培土2030cm高,可以保护茎杆最下部12个节的腋芽不受冻害。

2)及早砍除枯枝、枯杆、力促早萌发、早恢复。砍除时间:以“春分”前后为宜。砍伐高度:以保留地上绿色竹杆的上一节为好;如竹杆全部冻死,则离地面1015cm砍除。砍伐方法:用锋利柴刀,快速砍断,杆不能撕裂。

3)及早扒土平篼,重施肥料。“谷雨”前后,扒开篼部的培土,沿篼部四周开环形小沟,施猪、牛粪每丛12担,或氮磷钾复合肥每丛0.51kg,然后复土壅篼。67月发枝、出笋后,再淋施一次尿素或人畜水粪,促使多发笋、快成竹。

4)及时全面套种、以耕代抚。砍伐枯枝、枯秆后,全面套种农作物,有利于笋、竹的生长和管护。

5)及时防治病虫为害,保护好绿色枝叶。受冻后的丛生竹是先抽枝展叶,后发笋成竹,保护好先发的嫩枝、嫩叶,严防牲畜和卷叶虫为害,力促丛生竹恢复生长。

三、丛生竹笋用林栽培技术:

  主要技术措施是留母竹、扒土、施肥、割笋、中耕除草。

1、留母竹:

丛生竹笋用林一般造林50—60株,成林后每丛留母竹10—12株。以中期出土的竹笋选留为母竹较好,因中期出笋的数量多、质量好。如选留初期出土的笋为母竹,则消耗竹养分多,影响当年竹笋产量,而末期的笋质量差,而且到了冬季稍部尚未老化容易遭受冻害。

麻竹、甜竹、大头典竹等笋用林,一般4—6年生的母竹发笋力最强,因此,5年生以下的只是割笋,不留母竹;6年的母竹除割笋外,每丛选留新母竹2—3株;砍伐6年生以上的老母竹;经常保持每丛留养6年生以内的新竹10—12株。

绿竹、大头典竹等2—4生的母竹发笋力最强,3年生以下的只是割笋,不留母竹;4年生的母竹除割笋外,每丛选留新母竹3—4株;砍伐4年生以上的老母竹,经常保持每丛留养4年生以内的新母竹10—12株。

2、扒土

扒土目的:是让竹篼和笋目露出土面见阳光,以便提高温度,促进笋目萌发。

扒土时间:在2月底或3月初进行。

扒土方法:在竹丛四周,用锄头由外朝内将土扒开,使笋目露出土外,注意不要损伤笋目。

3、施肥

   每年进行2—3次。

第一次施春肥(基肥)促进笋目萌发,增加出笋量。施肥时间:在3月中下旬进行。春肥有:人工尿、厩肥、饼肥等。施肥量:一般每丛人粪尿、厩肥25—50kg,或腐熟的饼肥7—10kg,或塘泥、堆肥150—200kg。施肥方法:扒开竹丛四周的土,将肥料施入土中,随即盖土。

第2—3次施追肥,促进笋生长,提高竹笋产量。施肥时间:在竹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6—8月。施肥量:以速效肥为主,每丛氮磷钾(5:1:2)复合肥1—2kg;或尿素、硫酸氨等化肥1kg。施肥方法:先在竹丛四周扒开土开沟,将肥料撒入土中,或用水稀释后浇灌,随即盖土。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触竹笋,以免竹笋死亡。

4、培土

竹笋尚未出土前,用细碎的潮土进行培土,可避免竹笋的笋萚见光变色,防止竹笋老化,提高竹笋产量。培土厚度为15—30cm。

5、采笋

一般出笋初期(56月)和末期(910月)气温较低,竹笋生长缓慢,每隔56天采割1次。出笋盛期(78月)气温高,竹笋生长快,笋质容易老化,每隔34天采割1次。

采笋时,先扒开竹笋周围的泥土,用采笋刀沿笋篼上的大型芽(笋目)采割。割笋后,必须用细土覆盖好已割的笋篼,水肥充足的还可以继续发育成笋。

6、调整竹林结构

   每年夏季出笋盛期的后期,每丛选留健壮的竹笋2—3株,留养成竹。所留母竹在竹丛中均匀分布,以便合理利用空间和方便来年采笋。每年12月至翌年2月,要采伐3年生以上的老竹、病虫害竹,使竹丛里约80%是1年生竹株,20%左右是2年生竹株,保持竹林良好的丰产结构。

7、防止病虫害

    主要是立枯病、笋腐病。立枯病发生在春末夏初。开好排水沟,喷洒12次波尔多液或灭菌灵即可。虫害主要竹卷叶螟,危害期在610月。防治方法是,主要抓住每代二龄幼虫以前进行药杀,用杀虫双再加上甲胺磷300500倍液于晴天早上或傍晚叶面喷杀,防治效果良好。

笋腐病在埋杆育苗发笋后至幼竹生根前易发生,感病后竹苗腐烂而死。防治应在发笋后至生根前用400倍液新洁尔灭,每周喷雾一次防治。

竹丛使用农药应在采笋前40天停药,以免竹笋残留农药。

四、效益分析

 种竹造林,前三年投入资金400/亩,其中第一年种植、抚育施肥一次投入200/亩;第二年抚育施肥二次投入100/亩;第三年抚育施肥二次投入100/亩。

 造林第四年,竹林进入投产期,平均每亩年产竹材2吨,每吨收购价为360元(作为造纸原料),每亩产竹材收益720元。扣除当年抚育100元,砍运、管理费用200/亩,则每年净收益420元。如果种植300亩,则每年净收益达到12.6万元。如果用丛生竹编织农用制品,每根销价0.6元,按平均每丛50根计算,每亩2750根,亩产值可达1650元。一次种植便可长期稳定收益,同时也取得调节气候、防沙固土、涵养水源和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

 备注:

上述仅限于丛生竹栽培技术,有关国内外丛生竹的研究方向、国内外丛生竹的分布及资源、国内外丛生竹的发展及前景、丛生竹的用途及作用、丛生竹病虫害防治(除上述外)、丛生竹的销售(包括苗木价格及联系单位和联系人)等方面的内容,我都一一作了准备,不在本文中详细阐述。

 

阅读 330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