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防沙治沙”须持续发力精准治理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
专业号:朱峰 2016/12/29 9:10:48

资料图

 

    全球性的沙尘暴频发,导致土地生产力和环境承载力锐减,生态环境恶化日益加剧,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但也是全球治沙取得重大成果的实践典范。当然,从目前而言,治沙防沙、减少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普惠民生、全面加快小康步伐,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不容丝毫忽视和懈怠。

    笔者的居住地是“首都东大门”河北唐山市,深知风沙肆虐、生态恶化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尤其是10年前“风沙紧逼北京城”的景象至今记忆犹新。据媒体报道,地处距北京仅200多公里的张家口坝上地区,是塞北风沙南下的重要通道,是多年为北京抵挡风沙侵袭的要地,素有“绿色屏障”和“绿色长城”之称。如今,在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长征中,更需要稳固长久的生态安全作支撑。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按照2001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制定的《全国治沙规划》和去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持续发力,精准治理,使我国防沙治沙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有力回击境外媒体不实之词的蓄意攻击。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治沙成就。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较2009年有明显好转,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显著的良好态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以来连续10余年保持“双缩减”。与此同时,我国还主动站在全球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彰显大国的担当风范,积极参与国际防沙治沙的对话与合作,顺利完成了我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国家报告》,编制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合作构想框架》,中国的防沙治沙不仅有效改善了本国的生态环境,也对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改善产生了良好影响。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防沙治沙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场大仗和硬仗,需要全党全民全社会总动员,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尚有260多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17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亟待治理,退沙还林、退沙还牧、沙地综合治理改造,都需要我们科学谋划、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国需要完成10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平均每年需要治理2万平方公里。但就全国而言,各地治沙防沙工作进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地方存有畏难情绪和消极意识,认为沙地、沙丘是大自然形成的,治理荒漠化是永远“填不满的坑”,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甚至人为减少,沙地农田林网建设管理不善,“缺苗断带”现象不断出现,树木补植处于“撂荒”状态。尤其是沙地面积较多的地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只注意村内绿化美化,忽视村外田间荒地,“生态欠账”的问题较为突出。上述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都是“生态意识”缺乏造成的。由此说来,防沙治沙首先要“治脑”,防止思想“荒漠化”,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其次应认真做好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摸清底数,实施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开展“沙地还林”,强化沙地农田林网建设,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片,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再次应提高精准投入力度,实施专项资补,把钱花在刀刃上,引入市场机制和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最后应坚持依法防沙治沙,大力宣传防沙治沙、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对肆意破坏沙地资源、损害林带和植被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严厉查处,决不手软。

 
(作者: 许贵元)        (编辑: 刘霞)    
 
阅读 24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