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研究人员揭三江源湿地退化机理 生态修复精准化

媒体:新华社  作者:王大千
专业号:柘珉1 2016/11/7 15:26:56

新华社西宁11月6日电(记者王大千)冬日的鄂陵湖湿地,阳光在已经枯黄的草甸镀上了一层金光。大小湖泊之间,鸟儿倏忽飞过,藏野驴踏过结冰的滩涂低头觅食。

这是记者近日在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玛多县黄河源头鄂陵湖湿地看到的美景。得益于青海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共同完成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三江源湿地类型与退化机制研究”相关成果,三江源高寒湿地退化原因日益明朗,科研人员提出的保护和恢复技术也得以应用推广。

项目中方负责人、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副院长李希来介绍,过去几十年,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放牧等影响,作为三江源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湿地曾一度萎缩,引起多方关注。为此,青海借重大生态科技专项的契机开展湿地生态修复与建设研究,利用国际先进方法治理鄂陵湖、隆宝、玛可河等三江源区的重要湿地,目前已取得沼泽增多,水草丰美的初步成效。

据介绍,项目实施3年中,科研工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三江源地区地貌和流域水文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将高寒湿地分为河谷、河漫滩、山前、阶地、高山、湖泊和河流7个湿地类型。不仅如此,还首次从地貌特征和流域水文上揭示了不同湿地类型动态演变机理,发现季节降水和放牧是影响湿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素。

“被称为草地退化‘伤疤’的黑土滩退化有原因可查,这是以往研究中没有涉及的。我们还发现,河谷、河流和湖泊湿地最不容易退化,山前和河漫滩湿地具有中等退化抵抗力,高山湿地是具有最弱退化抵抗力。”李希来说,以上“精准”的认知将成为今后生态建设的“指针”。

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对青藏高原生态研究的学术交流,相关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引领高寒生态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阅读 24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