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就是生命修复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内详专业号:朱峰
2016/6/30 15:13:56
海南省三亚市抱坡岭,是一座被“啃了一半”的山。多年来,由于过度采矿,东边的山岭完全被削平。三亚市在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中,将受损矿山恢复作为重点,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啃了一半”的石头山丰满了,变绿了。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说:“对海南来说,生态建设就是生命建设。”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热带滨海旅游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对于三亚来说,生态修复就是生命修复!” (据6月20日《人民日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似乎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道理。然而,在当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那种历史上形成的“思维定式”很有必要破旧立新。 三亚市的抱坡岭,从上世纪30年代起,老百姓就开始“啃山”了,随之兴建起多座规模不同的水泥厂。而水泥厂的主要生产原料都来源于就近“啃山”。几十年过去了,整个山体被“啃”掉了一半,裸露出来的岩壁被太阳一晒,滚烫滚烫。石灰岩山体容易风化,在台风多发地区易引发地质灾害,被破坏的山体自我修复能力几乎完全丧失。更令人担忧的是,三亚的山、海、河构成特有的热带生态环境是统一整体,如果任由山体损坏而不加修补,可能对整体环境产生严重影响。2015年,海南省在住建部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实施“补山”的生态工程。采取政府投资2/3、企业投资1/3并垫资代建的办法,对三亚市抱坡岭山体进行修复。截至目前,已完成修复总量的95.8%。今年,三亚市顺势而为,又对14个山体修复项目进行立项,计划修复22个受损山体,计划总投资1.47亿元。 看海南、想全国,观三亚、思地方。如今,我们仍有一些地方,由于生态意识弱化,肆意破坏山体和植被、私挖滥采矿山资源、违规兴办“黑色工厂”和扬尘弥漫的采石场。这种只顾捞钱致富、不顾环境保护的做法,人为制造了很多“生态伤疤”和环境污染源,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百姓蒙受生态灾难。从全国来看,很多地方之所以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造成生命财产巨损的现象,除了自然灾害以外,与我们只顾“啃山”、不去“补山”,只想“吃山”、不管“护山”的短期行为有直接关系。而且有的地方还错误地认为,大山是老天爷白给的、是大自然恩赐的,几辈子也啃不光、挖不完。况且山体修复投资大、见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生态修复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这不仅是一种愚昧的“思想误区”,也是急功近利、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行为! 实践早已证明,生态就是生命,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生态修复就是生命修复。三亚市变“啃山”为“补山”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效仿。所以,各地首先应该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切不可为了“金山银山”,却毁掉了绿水青山,严防生态文明建设走弯路、走偏路和回头路。应全面加大改革力度,巩固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老百姓不断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应积极探索和完善生态修复机制。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山体修补,根据山体结构和现状,因地制宜扩大灌木和草本植物,发展经济林与生态林,绿化荒山,加快山体修复,防止水土流失,发挥山体生态功能。 再次,应广辟资金渠道,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引入多元投资机制,确保重点山体修复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需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同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生态审计机制和生态考核机制,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使生态修复达标,消灭荒山秃岭,打造“绿色银行”。 最后,应强化舆论宣传和监督,增强全民生态意识和法治意识,对肆意破坏山体、私采滥掘、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资源的种种不法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果断查处,绝不手软! (作者: 许贵元) (编辑: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