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省林学会 > 科学普及 >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媒体:中国数字馆  作者:内详
专业号:余江帆 2014/1/13 15:37:35

 

 


  种内个体间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可根据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来分类。主要的种内相互作用是竞争、自相残杀等,而主要的种间相互作用是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

蕨类附生植物

 

  共生

  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对一方有利或双方互惠的关系称为共生。其中,对一方有利的关系称为偏利共生。如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偏利共生,附生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借助于被附生植物支撑自己,可获得更多的光照和空间资源。不同种的两个体间的互惠关系称为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可增加双方的适合度。比如,菌根是真菌菌丝和许多种高等植物根的共生体,真菌帮助植物吸收营养,并从植物获得营养。

  寄生

寄生在东北赤杨上的草苁蓉

 

  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的体液、血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寄生物可以分为两大类:(1)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繁殖;(2)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生长,但不繁殖。主要的微寄生物是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动植物的大寄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在动物中有寄生蠕虫;植物中的大寄生物主要是昆虫,如蝴蝶、蛾的幼虫、甲虫和真菌。

  大多数寄生物仅在活的生物组织上生活,有一些寄生物在寄主死后仍能继续存活在寄主上。如引起植物幼苗腐烂的真菌。

  竞争

  生物在自然界中由于争夺食物、资源和空间而发生争斗现象(或相互影响)称为竞争。

  种内竞争是指同一物种为了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影响作用。例如:在一片空地上生长有很多同一种松树的幼苗,有的幼苗强壮,生长快,占据空间和资源多,很快长大。而另一些幼苗比较弱,生长慢,缺少资源和空间,逐渐死亡。这是一种种内竞争现象。在一个地段上同一物种密度过大,竞争就越激烈。就总体而言,种内竞争可保证物种的存在。

  种间竞争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利用同样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竞争的结果是不对称的,即一方取得优势,而另一方被抑制甚至被消灭。竞争能力取决于生态习性、生态幅度、强健程度等。

  捕食

  捕食可定义为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被食者。

  消费植物组织的生物为草食者;摄取动物组织的生物为肉食者;既食植物组织也吃动物组织的生物为杂食者;寄生者也可看作捕食者,通常生活在寄主的组织中。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红皮书》,傅立国,1992年,科学出版社

阅读 230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