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工作研究 > 调查报告 >

小莓果成就大产业

媒体: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方彦蘅
专业号:孙莹 2023/2/17 15:24:30

立冬前,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江苏省现代农业特色果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兼蓝莓黑莓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李维林和他的团队就开始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南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蓝莓黑莓种质资源圃内忙活。

“根据目前的气象预测,今年大概率是个寒冬,要提早给这些‘宝贝儿’做好越冬防寒准备。”李维林口中的“宝贝儿”是基地里一株株正在茁壮生长的蓝莓和黑莓。这些小莓果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如今,已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果品。从引种、研究到谨慎推广,再到莓果年产量超过5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莓果主要生产国之一,为了把这些小莓果变成百姓的致富果,李维林和他的团队为此付出了30余年的艰辛。

科学定位引种方向

蓝莓和黑莓是分属杜鹃花科越橘属和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在欧美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果实富含花青素、鞣花酸、生育酚(维生素E)等多酚类物质,浆果风味独特,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被誉为“生命之果”,在欧美果品市场长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团队从国外引进优良的蓝莓和黑莓品种,并立足本地自然资源开展了品种、栽培、采收、加工等研究。

1994年,李维林从陕西老家调到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加入了蓝莓黑莓研究团队。“那时候,我们研究蓝莓黑莓刚起步,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要让老百姓了解它们、接受它们,要给这些小莓果找到适宜落户的‘家’。”李维林回忆道。

首先是选择土地。蓝莓喜酸性土壤,最好选择坡度不超过10%,pH值在4.5-5.5,有机质含量不低于5%的沙壤土。通过对江苏省自然资源环境的实地调研,课题组选择先在南京溧水的丘陵岗地进行试种和区域性试验。

其次是选择栽培品种。不同品种的蓝莓和黑莓在需冷量、抗寒性、耐旱性等方面均不同。比如蓝莓分为矮丛蓝莓、半高丛蓝莓、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五大类型,各类型品种的特性差异很大。经过20多年的试种与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团队陆续筛选出粉蓝、园蓝、灿烂、顶峰、杰兔、巴尔德温、巨蓝等7个兔眼蓝莓品种,奥尼尔、薄雾、莱克西等3个高丛蓝莓品种,在江苏丘陵地区推广,目前栽培面积约8万亩,产量3万-5万吨。

“近年来,我们从新引进的品种中筛选出两个表现突出的优良品种‘钱德勒’和‘贝姬蓝’。”李维林介绍道,“钱德勒”蓝莓平均果重3克,最大果达到8克,是目前国内外果实最大的蓝莓品种之一;“贝姬蓝”是兔眼蓝莓,适合苏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果实品质优良,表现为皮薄、肉脆、籽少而小、味甜,果实硬度大,耐贮运,目前正在积极扩繁推广这两个品种。

自主选育优良品种

从最初的尝试性栽培到如今栽培范围遍布全国27个省(区、市),我国已成为全球58个蓝莓生产国中的主要贡献国之一。目前全国蓝莓栽培面积100万亩左右,鲜果产量 25万吨左右,黑莓栽培面积15万-20万亩,鲜果产量10万吨左右,且发展势头迅猛。

“到目前为止,我们主栽的品种仍是从国外引入的。”李维林坦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培育的蓝莓和黑莓新品种有85%以上申请了专利保护。国外蓝莓黑莓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限制了我国蓝莓黑莓良种的引进和应用。近年来,从国外尤其是欧美引种十分困难,成为制约我国蓝莓黑莓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必须加快自主选育良种进程。然而,选育新品种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时间的积累、大量数据的记录,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

这是一项急得很、又急不得的“硬骨头”课题。李维林带领团队自主选育的“寨选”“中植”等系列蓝莓、黑莓新品种已经持续跟进了近30年。尤其是近10年,团队在溧水石头寨种植基地先后进行了小试、品种比较试验和规模化生产栽培,结果显示:“寨选”品系蓝莓在南京地区的适应性佳,植株生长旺盛,单株产量高,果实的大小与南高丛品种“夏普蓝”相近,硬度在蓝莓浆果中处于中等水平,综合表现为早熟、丰产、质优,其中“寨选”7 号和4号品系是进一步选育蓝莓优良新品种的好材料。8个“中植”系列蓝莓、黑莓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新品种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哪怕我们自主选育的品种在品相上与国外品种看起来差距不大,但是对于要面向市场大规模推广的品种来说,些微差距就是鸿沟。”李维林始终坚持:源头创新是他和团队的努力方向,“我们不仅要打破垄断,更要迈向高端!”

目前,李维林团队已经在溧水白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立了蓝莓黑莓树莓种质资源圃,引种保存蓝莓品种(系)96个,其中国外引进品种90个、自主选育品系6个;收集保存黑莓树莓品种、品系、株系72个,其中国外引进黑莓品种19个、树莓品种15个、自主选育品种4个、品系6个、株系28个。

小莓果变身致富果

随着蓝莓和黑莓被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小小莓果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大产业。“1年开花,2年挂果,3年丰产,1亩地最高年收入七八万元,农民爱种莓果了。”李维林说。

得益于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蓝莓黑莓在丘陵山地、荒山荒坡种植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市场上除供应蓝莓、黑莓鲜果外,消费者对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也在扩大。然而,李维林带领团队在市场调研中发现,目前相关企业生产的莓果加工产品主要为速冻果、果汁、果酱、果脯、果醋、果酒等低端产品,产品技术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低下。

要想继续带动莓果产业提质增效,形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必须开展商品性产品化技术开发,研制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深加工产品。

2017年,李维林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调到南京林业大学工作。目前,他是江苏省现代农业特色果树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正承担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推动莓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他利用学校“双一流”高校建设优势,进一步整合团队资源,着眼蓝莓、黑莓中的功能成分,研究提制技术和产品化技术,助力企业开发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

以往蓝莓和黑莓在加工常规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的果渣,约占原料的20%-30%。大量果渣被随意弃置或简单处理成肥料,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经过李维林团队的前期研究,果渣中含有大量的花色苷,而黑莓中的生育酚几乎都存在于占果渣重量80%左右的种子中。

“我们正着力研究从蓝莓、黑莓加工果渣中提制食用色素、高纯度花青素及种子油、天然维生素E等技术,此项研究可让更多果渣变废为宝,实现莓果资源最大化利用,减少果渣大量弃置污染环境,既环保又增效。”李维林表示。

作为一名林业科研工作者,李维林始终对土地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一棵蓝莓树种下去,收益期30-50年,这是一次性投入、长期收益的好项目。”为了让小莓果成就大产业,李维林带领团队仍然在莓果全产业链上进行各种技术攻关。

阅读 992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