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qrc
 
首页 > 工作研究 > 技能技巧 >

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媒体:中国林业新闻网  作者:奚如春
专业号:生态思想 2021/2/19 15:00:36

充分重视和积极防治病虫害,是保证油茶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危害油茶的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毒蛾、枯叶蛾、金龟子、蓝翅天牛、蛀茎虫、象甲等;主要病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烟煤病等危害最为普遍与严重。这些病虫害是防治的重点。但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和环境等生态和人为因素的不同,导致地区性突发性病害的差异。

一、油茶主要虫害防治

1、油茶尺蠖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翅展约30~35毫米,枯灰褐色,散生白色和黑褐色鳞片,前后翅各有黑褐色波状横线数条。雌蛾触角丝状,翅外缘具暗褐色边,腹部膨大,末端有黑褐色茸毛,雄蛾触角栉齿状,沿翅外缘有一列黑褐色小斑,腹末较尖。

卵:近圆形,直径约0.3~0.5毫米,初产时淡绿色,渐变黄褐至黑色。

幼虫:有6龄。初孵时黑色,老熟时渐变黄色,杂有黑褐斑纹,斑多时全体呈黑褐色,腹面色较浅。头部中央下凹,左右呈角状突起,胸足3对,腹足、尾足各1对,气门紫红色。

蛹:长约10~15毫米,棕黑色,表面有许多微细刻点,头部两侧有梳状突起1个,腹末较尖,上有分叉的长刺,两侧有突起2个。

【生活习性】 主要危害油茶老叶和嫩茎叶片。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油茶树蔸周围土壤中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3月开始羽化,成虫日伏夜出,飞翔力很弱,无趋光性,护散力不强,故此虫年年发生在老区。3月上旬产卵,每雌平均产卵700粒左右,卵块上覆以茶褐色茸毛。4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初龄幼虫有群集性,2龄开始分散,受惊则吐丝下垂,6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①挖蛹。可在秋冬季结合复垦挖蛹,把翻出土面的蛹直接杀死,被翻入土内的蛹不易羽化出土。②培土埋蛹。蛹多分布在树蔸附近,未经复垦的茶山可采取盖上15~25厘米厚的土,用锄打紧,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捕蛾刮卵。成虫飞翔力弱,易于捕捉;卵产在树枝的干阴凹面,粘附不紧,容易刮下。③捕捉幼虫。4~6龄幼虫抗药力强,药杀效果差,可人工捕捉。

(2)药剂防治:在3龄以前进行,其中4月上旬卵块大部孵化为防治重点期。常用2.5%敌百虫药粉,或90%敌百虫晶体1200倍,或20%杀灭菊酯5000倍液。

(3)生物防治:采用生物菌剂。施用每毫升含0.5亿~1.0亿孢子浓度的菌剂液,喷杀3~4龄幼虫。

2、茶毒蛾(茶毛虫)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约18~26毫米,翅展约30~40毫米;雄蛾体略小,体翅暗褐色至板栗黑色,前翅基部色深,外横线细黑弯曲,内线有一较大近圆形的黄白色斑,翅尖有3条短黑斜纹,靠近中横线隐现有2条相互靠近的细黑曲线。后翅色稍浅,无线纹。腹部纵列有3~4个黑色毛丛。

卵:卵黄白色。近球形,顶部凹陷、成块状。成熟的幼虫体长23~36毫米,黑褐色,较细长多毛。背中及体表有红色纵线。

蛹:蛹长8~12毫米,蛹外有丝茧,棕褐色。

【生活习性】 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嫩枝、幼果及树皮。一年发生4代,以卵块附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越冬。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第一代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代在6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三代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第四代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初孵出的幼虫群集性强,2龄后逐渐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①灭蛹:秋冬季壅根,培土10厘米左右,并打实,使土中蛹不能羽化,或烧毁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虫蛹。②摘除越冬卵块:因卵块产于叶背,越冬时间长达5个月,可在冬季结合修剪,摘除有卵块的叶片烧毁。

(2)药剂防治:抓住5月中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三个危害高峰期进行防治。可用100~200倍肥皂液,或90%敌百虫、50%杀螟松、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等。

(3)生物防治:利用其天敌进行防治。也可用青虫菌、杀螟杆菌或苏云杆菌进行防治,每毫升1.0~1.3亿个孢子浓度。

3、油茶枯叶蛾

【形态特征】成虫:雌蛾翅展7.5~9.5厘米,雌绒翅展 5~8厘米。体色变化较大,有黄褐、赤揭、茶褐、灰褐等色,一般雄蛾体色较雌蛾深。前翅有2条淡褐色斜行横带,中室末端有1个银白色斑点,臀角处有2枚黑褐色斑纹;后翅赤褐色,中部有1条谈褐色横带。

卵:灰褐色,球形,直径2.5毫米,上下球面各有 1个棕黑色圆斑,圆斑外有 1个灰白色环。

幼虫:1龄幼虫体黑褐色;头深黑色,有光泽,上布稀疏白色叫毛;胸背棕黄色;腹背蓝紫色;每节背面着生2束黑毛,第八节的较长;腹侧灰黄色;体长 0.7~1.3厘米。2龄幼虫全体蓝黑色,间有灰白色斑纹;胸背开始露出黑黄2色毛丛。3龄幼虫灰褐色,胸背毛丛比2龄时宽。4龄幼虫腹背第一至第八节,每节上增生浅黄与暗黑相间的2束毛丛,静止时前一毛束常覆盖于后一毛束之上。5龄幼虫全体麻色,胸背黄黑色毛丛全变为蓝绿色。6龄幼虫体灰褐色;腹下方浅灰色,密布红褐色斑点。7龄幼虫体显著增大增长,体长113~134毫米。

蛹:长椭圆状,腹端略细,暗红褐色。头顶及腹部各节间密生黄褐色绒毛。

【生活习性】 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嫩枝。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共7龄,发育历期为120~160天8月开始吐丝结茧,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羽化、产卵。卵期长达160多天。幼虫孵化时,从卵的一端咬破一孔,并吃掉 l/3~1/2卵壳,从卵内慢慢爬出。以6~8时及16~17时孵化最多,初孵幼虫群集一处取食;3龄后逐渐分散取食,日夜进行;6龄后正处于高温季节,白天停止取食,常静优于树干基部阴暗面,至黄昏和清晨方爬出来取食。幼虫共脱皮6次,脱皮前一天和脱皮当天不食不动。幼虫老熟后多在油茶树叶和松树针叶丛中结茧化蛹,也有在灌丛中结茧的。茧黄褐色,上附有较粗的毒毛,茧面有不规则的网状孔。预蛹期7天左右,蛹期20~25天。蛹近羽化时,腹部节间伸长,蛹壳变软。刚羽出的成虫静伏4~5分钟,翅微微振动展开,紧贴于背面。羽化后6~8小时即交尾。交尾多在4~5时。产卵多在夜间进行。每雌平均产卵量170粒左右,分2~3次产完。卵产在油茶小枝的针叶上。成虫白天静伏不动,夜间出来活动;有较强的趋光性。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人工采摘卵块。油茶枯叶蛾其卵期长,卵块特征明显易找,有利于人工采摘。

(2)药剂防治:在3龄前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老熟幼虫可加大药液浓度。

4、油茶金龟子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2毫米,宽4.5~5.0毫米,茶褐色,长椭圆形,全身密被灰褐色鳞毛,小盾片扁平,鞘翅上具有4条不明晰纵线,杂生灰白色小斑;腹面栗褐色,密生绒毛。

卵:长1.5~2.0毫米,宽1.0~1.5毫米,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体肥胖,乳白色,多皱褶,弯曲成“C”字形;头部黄褐色,口器深褐色;胸足3对,腹足退化;老熟幼虫乳黄色,长为6~13毫米。

蛹:长约10毫米,前端钝圆,向后逐渐尖削;初为乳黄色,羽化前为黄褐色。

【生活习性】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和嫩芽。一年2代,以大幼虫在土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初化蛹;成虫出现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6月为越冬成虫羽化盛期;第一代幼虫为6月中至7月中旬,蛹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8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9月后逐渐减少,10月下旬开始越冬。卵期4~7天。幼虫期第一代40~52天。第二代长达8~9个月,蛹期5~14天,成虫寿命24~54天。成虫一般每天傍晚19:30~20:00出土取食。幼虫在土壤中以腐殖质和植物细根为食。

【防治措施】

(1)物理防治:冬季深翻可促使越冬幼虫死亡;林间堆肥要充分成熟,以防成虫产卵。

(2)药剂防治:可用75%辛硫磷乳油、25%乙酰甲胺磷乳油、25%异丙磷乳油、90%敌百虫原药等1000倍液喷施。

5、油茶蓝翅天牛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被长竖毛,头橙黄色,复眼黑色。触角柄节基端酱红色,翅鞘蓝紫色,散生缺刻点,腹面橙黄色。

卵:乳黄白色,长椭圆形,一端稍尖。

幼虫:扁圆筒形,肉黄色,头焦黄色,大颚黑褐。前胸节稍膨大,背后骨化区为焦黄色。老熟时体长18~22毫米。

蛹:初为乳白色,后变为橙黄色,羽化时变为黄褐色。

【生活习性】 主要危害油茶枝条。每2~3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翌年3月底或4月初,2年生幼虫变蛹,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为盛产期。成虫在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①结合油茶垦复抚育、修枝整形,将被害枝剪下集中烧毁,可大大减少越冬幼虫密度。培土埋根颈,减少成虫产卵机会。②在成虫出现前,于主干、根颈部用白涂剂涂刷,防止产卵。③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捉。

(2)药剂防治: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到幼虫未钻入木质部之前,用刷粘乐果药液涂在刻痕和环形蛀道上,或向有虫树木的干部注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然后用粘土团封塞洞口。

6、油茶蛀茎虫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0~40毫米,触角丝状,基节较粗大,有黑鳞,其余黄白色,下唇须镰刀形上弯,高出头顶,末节尖细,前翅长方形,灰褐色,自基部中央向臀角有一纵褶,沿前缘基部2/5 至近顶角处,有一土红色带,外缘灰黑,自顶角向后缘斜伸出黑色三角斑,其内方有被白色横线分割的2黑褐色斑,近基部有一红色斑纹,雄蛾前翅基部有一簇焦黄色鳞毛,后翅灰褐色,腹部茶褐色,各腹节末端有白色鳞片。

卵:马齿形,长约1.0~1.5毫米,浅黄色,渐变褐色,上有花纹,中略凹陷。

幼虫:老熟时长30~40毫米,乳黄白色,头部褐色,胸部淡黄色,前胸与中胸交界处有乳白色肉疣,腹末二节背板骨化,黑褐色,腹足趾钩三序环。

蛹:长约15~20毫米,黄褐色,腹部第4~7节节间凹陷成沟,两缘有深褐色细脊纹。腹末近腹面处有突起1对。

【生活习性】 幼虫为害油茶枝干,被害孔以上枝叶凋萎枯死,幼树被害常全株枯死。一年发生1代,以中大幼虫在被害枝条内越冬。4月化蛹,幼虫化蛹前先咬一羽化孔,并吐丝封闭孔口和两端。4月底始见成虫,5~6月成虫羽化期。成虫有趋光性,卵多散产在嫩梢簇枝上及顶芽基部,每处1粒,每雌产卵约30~50枚。6月中下旬后,幼虫期长达280~300天。幼虫孵化后从顶芽或侧枝嫩梢的叶腋间蛀入,下行到侧枝和主枝的相接处,即沿主枝继续下蛀,可直达地面;蛀道全长约50~100厘米左右。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一般7~9月份,就虫害尚未严重时,剪除林地中发病的枯黄枝条,集中到林地外烧毁。利用虫有趋光性,在林地设黑光灯诱杀成虫。同时加强林地管理,合理密植。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2)药剂防治:在5~6月份成虫羽化高峰期,可喷洒20%乐果乳剂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

7、油茶象甲

【形态特征】成虫:油茶象甲成虫体长8~10毫米,黑或黑褐色,疏生白色鳞片。头管长7~10毫米,较弯曲,雌虫触角着生于头管近基部1/3处;雄虫触角着生于头管1/2处。鞘翅有白色鳞片组成的白斑或横带,中胸两侧有鳞片组成的较大白斑。

卵:长l 毫米,乳白色,长椭圆形,一头稍尖。

幼虫:体长l0~20毫米,体色乳白至淡黄色,头深褐色;体弯曲,多横皱。

蛹:长9~10毫米,乳白或黄白色,腹部可见9节。

【生活习性】主要危害果实。2年1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入土深10~20厘米左右 8~10月幼虫从被害茶果里钻出,入土作室,次年在土下滞育,第三年4、5月间成虫逐渐出土。6月到7月中旬为盛期。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对老油茶林适当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可减轻危害。及时收果,将茶果堆晒在水泥晒场或稻田内,幼虫出果后自然死亡。并定期收采落果烧毁或沤肥。

(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可用90%敌百虫或40%氧化乐果l000倍液喷杀。

二、油茶主要病害防治

1、炭疽病

【症状】 果实:初期出现黑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病班,偶有紫红色,边缘有时具轮纹,大小、深浅不一。后期出现黑色点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下雨或露水后,常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盘。感病果实大多数脱落或开裂。

叶片:感病初时为红色小点,扩大后呈棕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老病斑下陷,中心灰白色,其上有密布褐色小点,边缘有宽紫红色环。

嫩梢:病斑多发生在春夏梢基部,呈长椭圆形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呈黑褐色,中部微带灰色,皮易翘裂剥落。当病斑绕梢一圈时,病梢即枯死。

枝条:病斑呈梭形溃疡,内部不规则凹陷。在大枝上发病多发生在枝干交叉或机械损伤处,形成溃疡斑,形状不一。患病下凹,木质部变黑,病斑纵向扩展大于横向。

花芽、叶芽:病斑多发生在芽基鳞片上,呈黑褐色或黄褐色,后期变为灰白色,上有黑点,抱成堆,常在鳞片内侧,严重时芽脱落。

【发病规律】一般每年4月初开始发病,先是危害嫩叶和嫩梢。5月中旬至6月病菌侵染果实,8~9月落果最多。10月间危害花蕾,使病蕾脱落。当旬平均温度达到20°C,相对湿度达86%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C~30°C,相对湿度为88%时,出现发病高峰。同时,降雨量大小和降雨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发病。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则发病愈严重,反之则愈轻。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加强营林措施,清除油茶林内历史病枝、病叶、枯梢、病果和病蕾。并且控制油茶林密度,使林内通风透光,降低湿度。严格检疫,选用高抗新品种。

(1)药剂防治:于6月底高峰期前后,每隔半月喷一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在12月至翌年2月,配合抚育管理对树体和地面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软腐病

【症状】 叶片:初期出现针尖样大小黄色水渍状小圆斑。阴雨天气,病斑会迅速扩大为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棕黄色或黄褐色。同一张叶上,侵染点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随着逐步扩大相互联合成不规则大病斑进步扩展到整个叶片。

芽、嫩梢:受害芽梢初呈淡黄褐色,并很快枯萎死亡,如留在树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可能产生大量可传播菌体。

果实:感病最初出现水渍状淡黄色小斑点,与炭疽病的初期症状很相似,但软腐病斑色泽较深,在病斑中心处有一隆起的蘑菇状小点。此后,病斑迅速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呈土黄色至黄褐色,病组织软化腐烂,有时有棕色汁液流出。如高温干旱天气,病斑不规则开裂。后期病部也能产生大量可传播菌体。感病果实大量脱落。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叶、病果和病芽内越冬。于3月下旬至4月开始发病,4~6月为发病盛期。在多雨年份,10~11月可能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部分地区7~9月低温多雨,病害也可能继续蔓延。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冬春季节深挖垦复,清除病叶病果,减少越冬病菌。适当整枝修剪,清除脚枝、萌枝、下垂枝和病枝,以通风透光,减少发病。

(1)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前做好防病工作。从3月下旬至4月(根据当地林地发病期而定)用0.8%波尔多液,或喷洒50%可湿性退菌特1000~1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在病害高峰期(5月中旬到6月中旬)再喷1~2次,间隔20~25天。

3、根腐病

【症状】 主要危害油茶苗木。病菌最先侵染苗木地面附近根茎部。起初,病株组织出现褐色,上面很快长出白色绵毛状物,并以网状向上部及土壤表面扩展,形成白色绢丝状膜层。以后,在其中逐渐形成白色的小颗粒,继而扩大成油茶籽状,颜色由白色变成黄色,又变成褐色。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当温、湿度适宜时,苗木开始发病。病菌可随水流传播,接触苗木根部时,即可侵入。6~7月气温高,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传播,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做好圃地排水工作,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有利提高苗木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育苗前,每亩喷洒1%硫酸铜溶液,或施用消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清除附近带病菌土,再用1%硫酸铜液浇灌未感病的苗木根部,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4、煤污病

【症状】 枝叶染病菌后,起初成黑色圆形煤斑,以后黑色板块扩大增多,在叶面上形成很厚的煤层。菌苔表面粗糙,或呈绒毯状。

【发病规律】 煤污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以子囊壳或菌丝体、分生孢子器等在油茶树患病部位越冬,次年孢子飞散通过昆虫传播。一般先有虫,后有病,虫绝病退。在荫蔽高湿油茶林地有利此病发生和发展。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油茶煤污病主要由油茶刺绵蚧、黑胶粉虱、龟蜡蚧等虫害诱发的,因此,要做好这些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已发生煤污病油茶林,要进行重修剪。剪下的枝条要搬出林外烧毁。

(2)药剂防治:在未发病时,可用40%乐果乳剂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500~1000倍液,或松脂合剂20倍液,进行预防喷洒。发病时用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奚如春教授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木本油料分会专家组 专家

阅读 720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主办单位:江西省林业科技培训中心 运营:江西林科网
京ICP备05067984号-13
基于E-file技术构建